港人北上消費熱潮蔚然成風,香港經濟卻響起警號,多個行業包括旅遊、零售、餐飲等,疫後生意仍然淡靜。有意見指政府應重推深圳居民「一簽多行」,吸引他們來港休閒消費,振興本港經濟;與此同時,持相反意見的人則憂慮重推「一簽多行」將會促使「水貨客天堂」復活、搶奶粉問題重現;對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一簽多行」曾經為振興香港經濟立下大功。2003年香港遭非典型肺炎(SARS)肆虐,經濟疲弱不堪。當時,中央應特區政府要求,開放內地居民來港「自由行」,隨後在2009年進一步開放深圳居民「一簽多行」。遺憾的是,隨著內地旅客數目不斷攀升,香港的接待能力日漸力不從心。水貨、雙非、奶粉等問題更引發尖銳矛盾,粉嶺和上水居民對鐵路站出入口被大批水貨客擠得水洩不通,日用品短缺,居民日常生活大受影響,後來問題漫延全港,市民感到非常不滿。故此,中央在2015年把「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緩解香港的承受壓力。
時移易世,如果今天重新實施「一簽多行」,會否重蹈覆轍?我認為可能性很低。
在「走水貨」的問題上,「一簽多行」確實可能帶來一些「水貨客」。但今天的「走水貨」與當年的「走水貨」盛況會否一樣?看來不會,為甚麼?理由是內地的消費貨品供應鏈已發生了明顯變化,日用百貨的品牌與質素已有極大進步,加上近年網購興起,供應既快且平,水貨已失去原來的市場。購貨風潮也倒轉過來,以前是內地居民來港買品用品,現在是港人北上掃貨。山姆超市和各大商場已經成為港人的境外一小時生活圈。深圳一日自由行興起,港人聯群結隊,一家大小到深圳吃、喝、玩、買,樂此不疲。我不認為當年猖獗的「走水貨」問題會在港重現。
而在搶購奶粉方面,「限奶令」至今已實施十一年,又經歷了三年疫情封關,內地家長對在香港出售的外國品牌奶粉還有強烈需求嗎?看來沒有了。如今他們似乎已找到合適的替代品牌或者已有途徑滿足幼兒的需要了。因此,「搶奶粉潮」重現的機率亦會很低。
說到底,特區政府會否重推「一簽多行」仍是未知之數。若果決定重推,就必須先做好準備,分析及評估政策出台後可能面對的一系列問題,包括接待、水貨、口岸通關、交通配套等等。我建議特區政府先練好基本功,再花多點心思設計吸引旅客的方法,同時,相關政策局亦應盡早公布具體安排,讓大家齊齊做好接待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