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是香港的「文物月」,節目一項接一項,熱鬧非常。踏入十二月,熱潮未退,因為月底香港文物探知館將迎來展現神秘古蜀文明的金沙遺址考古文物展覽。
發展局與國家文物局於上月中簽訂《關於深化文化遺產領域交流與合作的框架協議書》,進一步推動內地和香港在考古、文物建築、文物展覽、文物科技、人才培養、青少年活動、跨地域文物徑等方面的合作。古物古蹟辦事處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旋即為香港帶來一個國家級文物展覽--「金沙之光 - 古蜀文明展」,讓參觀的市民有機會一睹在金沙遺址出土的一級國家文物。
春秋戰國時期,四川一帶的古蜀由開明王朝統治,吸收了同時期的中原、楚地和秦國文化。至公元前316年,古蜀被秦國所滅,蜀地正式併入華夏版圖。2001年,四川省成都市在市區西北面進行地產發展時,無意中發現金沙遺址,出土大量祭祀器物和生活用具,包括數以萬計的象牙、金器、銅器、玉器、石器等珍貴文物,是四川省繼三星堆之後,國內重大的考古發現。金沙是古蜀國的都邑,相信三千多年前古蜀先民繼三星堆之後,在成都平原另行建立的一個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有關器物形制獨特,種類多樣,造工精美,反映金沙文化底蘊豐富。金沙遺址對了解古蜀文化有莫大意義。三星堆與金沙的考古發現,說明古蜀先民擁有高度文明,打破傳統上「南蠻」、「西南夷」的偏頗說法。
古蜀人重視祭祀,在重大祭祀活動中,會把珍貴的金器埋於地下,以表達對神靈的虔敬。金沙遺址出土金器二百多件,是目前中國夏商時期的考古遺址中發現數量與種類最多的一個,出土金器之中的金人面像、蛙形金箔等一級文物,以及魚紋金帶、魚形金箔等二級文物,將在是次展覽展出,讓香港市民一睹風采。
金沙遺址祭祀區出土的銅人頭像,圓頂、長眉、橄欖形眼、直鼻、闊口、耳垂穿孔,造型與風格跟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基本一致,顯示兩地在宗教信仰和在文化上有緊密關係。
另外,金沙遺址中最重要的出土文物莫過於「太陽神鳥」金箔飾,它反映古人對太陽的崇拜,金飾圖案外圈是四隻展翅飛翔的神鳥,圍繞著十二道太陽光芒飛翔,象徵著日月四季的循環往復。金箔飾出土時看似是被揉成一團的金器,經考古人員清理之後,發現這個厚度只有0.02厘米的金箔上有精美圖案,可見古蜀國黃金工藝水平極為精湛。由於「太陽神鳥」屬國寶級文物,不能外借展出,是次展覽只展出複製品。
今次展覽的文物雖然遠於四川出土,但部份器物與香港的考古發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反映中原文化進入古蜀後,繼續發揚光大,影響交趾及華南地區,輾轉流傳至香港。金沙遺址出土的玉環、璧多在圓孔周緣有一周凸起,這類有領玉璧形器色澤豐富豔麗。在香港,大嶼山蟹地灣墓葬中曾出土製作十分精美的有領石環,與長江流域出土的有領石環相似,顯示相互文化的交流。
玉璋是中國夏代祭祀活動中重要的禮器,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共出土三百多件玉璋,造形多變,製作精細,在國內的其他區域罕見,為四川盆地青銅文化所特有。在香港,南丫島大灣也曾出土精美的石牙璋,它的裝飾風格具夏文化元素,與金沙的玉璋有一定相似,顯示中原夏商文化可能透過古蜀地而影響嶺南文化。
這次展覽將讓市民一睹在金沙遺址出土的國家級文物,若計劃親身感受神秘古蜀文明,便要密切留意古蹟辦稍後公佈的展覽詳情!
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