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兩天一家人睇電視,大仔忽然孝順仔上身,替我揼了幾吓骨。這種幹勁維持了不足10分鐘,他便討價還價的說:「今次我同你揼骨,下次你要同我揼番!」或者他認為這種單向付出唔係好抵,所以想出了這計仔,讓他下次要我為他鬆一鬆時也有大條道理。我不得不稱讚他的頭腦。沒錢嗎?那不如以勞力換取勞力,或以時間換取時間,這正是時間銀行的理念。
現時全球有超過1,000個時間銀行的組織,讓一些願意參與社會服務例如護老、照顧小孩子等的人,記錄他們的服務時數,到他們日後需要別人幫助,便把這些時間拿出來用,換取別人的服務。在內地也有一些城市如南京、重慶等出現了這種模式的平台。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越見嚴重,加上早年的一孩政策,出現了不少子女都離家的「空巢老人」,他們的養老問題已經不單是金錢,而是日常生活上沒有伴,起居飲食一些小事情都沒有丁點支援。目前內地的時間銀行組織主要由居民小區執行,重點服務對象是老人,鼓勵任何年齡的人利用空閒時間服務老人,他日自己也可以受惠。
在台灣也有時間銀行,服務範圍和對象更廣,你替長者做家務、幫學生補習、修補家居、教授外語等,都可以存入時數;美國在這方面更完善,它們的退休者協會與非牟利組織合作,建立義工庫,把退休人士的興趣和專長有系統地記錄和管理,並配對在有需要的人身上。最大好處莫過於減輕社會成本,同時老人家的生活質素亦有所提升。也正由於這不同於義工服務,是一個雙向的交流,提供服務的人會發現自己的社會價值;接受服務的人也明白自己曾付出過,他日請求他人幫助時也不失一份自信。
希望很快在香港見到我們的時間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