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4-02 04:30:23
日報

開放電影院表演模式 重振港產片別樹一幟

分享:
730社論

730社論|開放電影院表演模式 重振港產片別樹一幟

北角新光戲院於今年3月3日結束歷史任務,而位於旺角新寶戲院也營業至上月底,嘉禾黃埔則宣布營業至4月9日。香港接連有戲院結束營業,有需要檢討現行電影院相關條例,容許戲院進行更多不同形式的表演活動,增加收入來源,擴闊觀眾群組。同時,曾經輝煌的港產片應該尋找自己獨特的定位,爭取在急速擴張的中國電影市場別樹一幟。

由去年開始,至今累計有第12間戲院結業。

去年結業的戲院分別有MCL CINEMAS Plus+、九龍城影藝戲院、啟德嘉禾戲院、銅鑼灣總統戲院、九展星影匯、Cinema City朗豪坊和MCL海怡戲院等,地點分布港九新界,可以說是行業的整體狀況,而不是個別地區人流問題。

根據《公眾娛樂場所規例》(第172章第7條):「除獲准許外電影院只可放映影片,如無發牌當局明文批准,電影院只可用以放映影片,而不得用作其他用途。」這個多年的限制,讓電影院無法發揮更多表演功能。其實戲院有音響系統,有舒適座椅,更加有大銀幕,如果有簡單的舞台裝置,在電影院進行不同的社區活動,包括戲劇、音樂演奏、粵曲等等,既能增加戲院商收入,也可豐富地區文化活動,而且不需要用公帑特別補貼。不少新發展區都沒有地區大會堂,東涌、將軍澳、天水圍的文化團體經常抱怨欠缺表演場所,電影院正好填補這個需求。

adblk7

2024年香港中西票房全年總收入為13.4億元,比2023年的14.3億元下跌了6.2%,更是近13年新低;票房收入倒退至2011年,可見2024年之電影業票房收入並不理想。除了串流平台製作大型電影,年輕老幼開始習慣通過平板電腦或者家中電視觀賞,需要走進電影院的慾望大大減少。這個情況其實不少大城市也一樣面對。

可幸還有香港電影《破.地獄》勇奪去年總冠軍票房,叫好叫座,更是歷年香港電影最高票房,目前已突破1.6億元;由於電影仍在上映中,並在清明節推出加長版,相信票房可再創新高。緊隨其後第二位是《九龍城寨之圍城》(香港地區1.08億元),重新演繹香港武打功夫故事,還加上九龍城寨以及越南難民等等集體回憶。

所以,香港電影的生命力並未完全衰竭,由電影發展局資助的劇情片反而並不賣座。由任達華和鄧麗欣演出的《紅豆》,票房不到兩百萬。羅耀輝執導,李麗珍演出的《望月》票房更不到一百萬。但這兩套電影分別獲得公帑資助三百多萬和一百多萬。當政府大手筆資助年輕導演,市場反而不會願意真金白銀挑選有潛質的電影生力軍,把培育責任交給政府。

隨着中國城市化,中產階級冒起,年輕一代知識水平上升,對文化活動需求只會不斷增加。在八、九十年代,港產片橫掃全國,不少膾炙人口的對白仍然在內地隨處聽到有人琅琅上口。香港可以善用本來自由開放的文化氛圍,以及電影分級制度,一方面鼓勵更進取的創作題材,不必拘泥於官僚限制,始終電影就是要開闊觀眾的想像。

adblk8

由於不少荷李活電影有暴力鏡頭,在沒有分級制度的內地放映時,只能夠全面刪除。香港有電影三級制,反而可以通過三級評定保留相關畫面,有好幾齣在香港能夠原汁原味上映的荷李活電影,就吸引了內地青年特別來港觀看。香港需要發掘在電影產業的重新定位,同步放寬電影院表演模式,保護在石屎森林裏僅有的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