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好多朋友都知道,我響去年十一月參選高教界選委。我同我嘅團隊提出用白票。不過咁,會有個機制畀市民,只要佢地響公民提名度拿到足夠人數,我地就會提名佢。我地最後輸咗。我仲輸得幾肉酸。既然選民唔鍾意我地白票團隊,認為應該要善用選票去「造王」,咪交畀選民決定,我就繼續我嘅教學研究工作。
結果大家都知啦。所謂「造王」,最終都係上面吹雞,下面跪低。到依家為止,仲有好多泛民支持者仲響度同室操戈,認為應該唔好投白票,點樣這樣那樣。俱往矣。面對現實啦。
網上KOL話畀大家聽,本地商家佬好憎北方來的新資本家,覺得佢地搶飯碗,又好唔鍾意呢屆政府嘅領導,於是就好有誘因,想同本地嘅溫和力量合作。本地薑嘅溫和力量有兩個,一個係溫和泛民,即係依家泛民班大老啦,仲有就係開明建制,即係依家一班聲稱應該對港政策方面寬鬆嘅建制派人士啦。
呢個雞棚,聽落去都幾合理㗎。只要幾個組合埋位,加埋北方大人只要忽然明察秋毫,覺得應該將香江政治擺向中道,同埋加埋一班有同樣思維嘅公僕一齊,照道理咁樣係有利局面嘅。
但係,我梗係覺得唔妥啦,因為咁樣咪代表著,將香江拉番去十年前嗰種官商「合作」嘅局面,都係唔得囉,因為我地香江依家需要解決貧富懸殊同青年向上流動PK之問題,而唔係重回官商合作嘅舊路。之但係,我呢套approach不為選委選民支持輸咗。既然輸咗,我亦無話可說。所以自從輸咗之後,除咗響電視節目偶然吹幾句嘴講下香江領導之選情外,文章臉書一於閉嘴,唔好畀人話我輸咗仲指指點點。
結果呢?就係睇到,本地商家佬基本上就冇deliver到。本地有錢佬買兩邊,一邊係三條七,一邊就係鬍鬚。佢地就A壓B,又借B壓A,總之搵盡著數。至於所謂建制開明,你話佢地最終服從紀律又好,你話佢地其實同本地商家佬咁樣,借開明同溫和呢作為手段四處搵著數都好,最後都係冇走票。講到呢度,嗰啲乜嘢商界會有百幾二百票「良心」型之選委,咪一樣走數,係未?
呢件事其實都幾好嘅教訓。以前泛民大佬有句說話:北京不可信,英人不可靠,商家不可合,依家就唔知點解,有乜嘢因素令班大佬認為,只要集結到足夠的民望,北京就會大發慈悲,忽然間就放棄對香港之強硬措施,仲要立即轉換立場,一夜之間轉得好溫和呢?
既然有咁嘅誤判,覺得上面點都會放手有公平競爭,於是就出晒事,all in 就衰咗。說到底,北京龍門任搬,遲遲未有普選,係罪魁禍首。不過,泛民學識嘅,就係唔好太過相信某D中間人話, 北京最後會絕地覺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