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首在首份施政報告中,交代港人首置上車盤的具體方向及計劃詳情。當中選定安達臣道地皮,興建約1000單位,目標是協助中產家庭置業。
上屆梁振英政府也曾提出優先照顧港人置業安居需要的「港人港地」政策,在選定的用地加入地契條款,規定所興建的單位由批地日期起計30年內只可售予香港永久性居民。計劃最終誕生了由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發展的樓盤項目「啟德一號」。樓盤開賣後,不少市民批評發展商定價過高,一房約380呎單位入場費需約490多萬,與「港人港地」原意背道而馳。另外,媒體報導曾有地產經紀向內地買家借出公屋地址協助購入單位。政策被指不但無助港人上車,更變相掀起新一輪樓市炒風。
由批地到建屋需時最少4年,但市場的變化日新月異,相信政府也未能準確預差4年後的樓市發展。由過去的「八萬五」、到「港人港地」,都證明針對市民置業的房屋政策未必一定取得預期的成效,反而會刺激樓價,帶來深遠影響。我認為政府與期花大量資源開拓新的房屋政策,不如集中火力做好公共房屋政策,包括興建更多公屋、居屋,以助真正有需要的港人「安居樂業」,讓他們日後更有經濟能力時,再自行考慮投入私人市場置業的需要。
作者簡介:
鄭琬瑩(Magdalene Cheng),新民黨青委會副主席(傳訊)。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亞洲及國際研究學系。熱衷青年義務工作及音樂活動,愛鋼琴如命。2013年加入新民黨,多次擔任黨內活動司儀,積極參與助選活動。
email:[email protected]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ppyc/?fre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