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0-12-11 13:15:00

香港社會企業的興起︰社區為本的組織體系

分享:

過去15至20年,社會企業在香港急速發展,成功建立良好的地區組織運作。筆者將於下文簡介這種社會現象。

 

社群機制的特點

組織的運作模式受不同的組織體系影響。一般而言,組織體系可分為

1. 社群機制、2. 市場機制及3. 制度化機制三種。社群機制指不同的執行者會互相依賴,以互信作為主要協調方法。市場機制的協調方法為價格,而制度化機制的協調方法為權威。相較市場機制以公平競爭及制度化機制以政策作管理方法,社群機制出於共同目標,其相互依賴的管理方法能創造更多合作、創新及創業的機會,對發展社會企業更為有利。社會企業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標,而執行者擁有共同的目標,因此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增加團隊的互動。

 

此外,學者(Adler和Heckscher)亦指出,社群機制相較市場機制和制度化機制有三點不同。社群機制代表執行者擁有共同價值觀、互動及合作的傾向。社群機制在擁有共同目標下能協調不同持份者在種族、社會地位及專業的差異,增加社群歸屬感。合作社群能讓持份者不只為個人興趣及利益付出,這種社群運作的方式對社會互動及刺激創新解難最為有利,也是社會企業常見的運作方式。

 

隨著社會企業快速發展,當中涉及的族群也漸趨多樣,包括少數族裔、弱勢社群、社區組織及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如醫療界、法律界、金融界、工程界及傳媒等。他們擁有不同的背景及經歷,合作時往往能擦出新火花。由不同背景的持份者合作成立社會企業,能為社會問題帶來創新的解決方案,改善社會環境。

adblk6

 

社群機制的社群凝聚力有別於制度化機制。制度化機制強調忠誠,確保成員投入工作。社群機制則強調建設共同利益及使他人受惠。在社群機制下,執行者的工作動力並非為滿足工作或自己需要,而是為了解決問題,共同承擔風險,建立集體意識。社群機制的利他主義並不存在於市場機制或制度化機制。

 

推動社會企業界發展的助力

香港社會企業界孕育了不少由下而上的社區組織體系。以下將簡述近年社會創新如何透過政府資助、社福機構及非牟利團體刺激社會企業的發展。

 

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為香港的社會創新及社會企業生態圈發揮催化劑的功用。三種不同的資助形式令這生態圈得以快速發展。第一種,社創基金積極協助原型及初創項目,孵化創新意念。第二種,社創基金資助現有成功項目擴大規模,為社會帶來更大影響,如社創基金曾資助兩個大型項目發展:食物援助旗艦項目及樂齡科技平台。第三種,社創基金資助不同的研究調查,提升社會人士對社會創新及社會企業的認知。社創基金透過地區網絡推廣社會創新及社會企業,以達到防貧的效果。此外,基金透過舉辦研討會,就影響力投資及創造共享價值,促進與不同地區的講者及持份者交流。社創基金創造的生態圈成為一個獨特的平台,令地區組織得以實驗不同的防貧方法,為社會帶來改變。

adblk7

 

社會企業商務中心(SEBC)是非政府組織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轄下的一個機構,致力推動本港社企創業精神及社會創新。透過與政府、商界、社福界以及學界建立夥伴關係,SEBC凝聚社會資源,為社企及社創項目提供一站式的支援服務,涵蓋基金管理、商務諮詢、市場推廣、公眾教育等範疇。

 

豐盛社企學會(FSES)是一個非牟利組織,推動本港社會企業及社會創新發展,包括推廣良心消費、提供社會企業指導、量度社會效益、提供及出版社會企業相關課程及電子書。他們最近亦開展了「創新園」的服務,資助年輕社會創業家創業。

adblk8

 

社創基金、社會企業商務中心及豐盛社企學會分別代別社會不同層面,用由下而上的方法推動社會創新及社會企業。這樣的社群秩序慢慢發展成社會企業界,以相互依賴的合作及集體行動的方式為不同的社會問題帶來解決辦法。

 

註:

Adler, P. S. & Heckscher, C. (2006).  In C. Heckscher and P. S. Adler (Eds.), pp. 11-106, The Firm as a Collaborative Community: Reconstructing Trust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作者簡介:

徐麗雯 香港恆生大學管理學系助理教授,豐盛社企學會創建成員

豐盛社企學會會長為紀治興博士 

更多資料:http://www.sie.gov.hk/go/kee-chi-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