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電視直播,只要有時間,必會從頭看到尾,今年也不例外。三小時的過程,總的來說是有心思的節目設計,當中,盡遣一批年輕演員擔任司儀,年輕人活力十足,在一眾老前輩面前,專業水準毫不遜色。
當晚焦點之一是謝賢獲得終身成就獎。謝賢拍片甚多,若論深刻印象,個人而言,當推1967年的《英雄本色》。謝賢在片中飾演釋囚李卓雄,改過自新後面對威逼利誘,堅拒重投匪幫。今天重看,或會有人說社教味道甚濃,但在六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有此角度很不簡單。不過,謝賢當晚台上講得不多,畢竟他是香港戰後電影的重要人物,一言一句,足為香港電影史注腳。
頒獎禮主題是「香港電影Keep Rolling」,上台的嘉賓和得獎影人,不少都強調「香港電影」這四個字。惠英紅憶及當年香港電影年產四百多部,莊文強得最佳電影獎後強調《無雙》是一部香港電影。看了這些發言,一時間感慨萬千。香港五十年代已是華語電影遠銷南洋的製作中心,中間經歷多個時代,既有七天拍成一部電影的「七日鮮」時期,也有中聯公司影帝影后級演員承諾推動優秀粵語片的日子,這還未計邵氏國泰的國語片進入台灣巿場。惠英紅說的「一年拍片四百部」,絕非虛言。
香港電影當下的現狀是本地生產本地上畫的不多,一年四百部已不復見。不過,總是覺得,香港這塊電影創作之地,不可能就此凋零。毋須說遠,粵語片在六十年末一度式微,可是楚原執導的《七十二家房客》一舉為粵語片扭轉頹勢,許氏兄弟亦為香港電影加添姿彩。八十年代新藝城和德寶等相繼崛起,新浪潮影人帶來另一重風格,多元化的本色,為香港美好年代畫上七色彩虹。
對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影人來說,在地的觸覺是他人難以取代。《逆流大叔》的與我城同呼吸共命運,縱然不是金像獎大贏家,已在影迷心中留下印記。現在一批又一批新一代影人破土而出,我手寫我心,粵語對白香港情懷,作為願意購票的消費者,沒有理由不給他們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