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3-10-09 04:30:53
日報

高球熱與高球場的存廢

分享:
高球熱與高球場的存廢

高球熱與高球場的存廢

由本月6日起一連3日的「沙地阿美高球賽」在香港舉行,適逢香港在亞運奪得歷來首面高球金牌,令高球運動氣氛即時熾熱起來,雖然賽事昨早在風球高懸下舉行,仍無礙冠軍球手林希妤以長距離40呎推出精采一桿。被政府收回部分用地的粉嶺高球會自然把握機會,期望當局收回成命,保存原有的高球場。

位於粉嶺的高球會有悠久歷史,球場內原居民的古墓、殖民地風格的歷史建築,還有不少美麗的樹木,加上綠草如茵的球場,實在是個環境優美的好地方。由於球會是私人性質,過去鮮有在公眾面前曝光。高球特點以超越自己作為成績高低的評比標準,沒有對抗性接觸,適合商業洽談的聯誼,因此也予人貴族化的觀感。自從收地起樓的建議提出後,外界的關注增加,會方為了扭轉公眾印象,爭取大眾支持,曾經拍攝球會生態在電視播出,加上其他公眾活動,逐步揭開了外界眼中的神秘面紗。

傳統的私人會所著重私引隱,一般亦有嚴格的使用守則,很易予人高高在上的感覺。面對社會上收地的聲音,球會近年作出不少改變,增加了透明度,同時加強了外界使用球會設施的機會,同時主動肩負起更多推廣高球的責任。這些工作都得到公眾正面讚賞,有助加強公眾的認同感,如果措施能夠早早推行,效果應該更好。社會潮流是趨向開放,無論是個人或社會,最好的做法都是順應潮流。

政府提出收回部分粉嶺高球場,最先構思是用作興建房屋。方案提出之初,即有質疑建議有民粹成分,原因是球場附近道路基建難以負荷高密度發展,場內又有大量古墳和有保留價值的大樹,發展地皮的實用性大受限制。經過一輪拖拉,加上政府決心落實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的填海計劃。這些造地項目的規模和時間,都令原先拆場建屋的方案變得缺乏實質意義。現時當局收回球場,最後用途似乎還未有定案。

adblk7

經歷了疫情間幾年的變化,香港無論在本地抑或國際間的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高球運動勢將持續的普及化,以及疫後本地在吸引國際資金、人才和企業,都遇到數十年來最大的挑戰,令國際級的球場或體育設施的社會效益和價值大增。粉嶺高球場應否全面保留或以甚麼方式保留,的確加添了不少新增的元素,需要社會和當局以理性務實的態度重新考慮。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