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品「玉龍」打磨得十分光滑。(李景玉攝)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舉辦中國銀行(香港)呈獻︰「中華文明溯源」展覽,展出110件新石器時代至夏代、跨越5,000年的珍貴文物。本欄選擇當中10件珍品作介紹。
第一件介紹的展品「龍」屬紅山文化中晚期(距今6,000至5,000年)文物,遺址分布在中國內蒙古和遼寧一帶。據介紹,龍在中華文化當中象徵帝王、傑出,此玉質製成的「龍」將中華文明兩大重要元素玉和龍結合,具代表性。中華文明溯源展覽策展人黃煒均介紹,在紅山文化中晚期牛河梁遺址發現別具規模的寺廟、壇及石墓,他解釋,在紅山文化當中,身份尊貴人士會以玉器作陪葬品,而玉器從高等級墓葬出土被視為等級象徵,同時表達玉在紅山文化佔重要地位。
展品玉龍身軀修長,有長吻、長鬣,被視為中國龍形象的濫觴,為中國最早具有龍形象的實物之一,亦表示龍的形象於五千多年前已經成形。此玉亦被打磨得仔細和光滑,黃煒均指工序必須花上大量時間及人力物力,由「龍」可見當時已存在社會分工,有人專門從事手工業。所以紅山文化被視為中華文化起源之一,反映社會人口增加,逐漸出現分工及社會結構分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