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跟我說,他的業務面對收縮的市場,而對手都比自己強大,擔心撐不下去,但也不想結束業務,令那些跟隨多年的員工失業。他聽說廣告也是夕陽行業,問我有沒有建議,讓他借鏡的地方。
從他向我解釋他們的市況,似乎他很了解競爭對手的動態,一定是下了很多苦功,而他也好像很受對手的一舉一動所牽引,我自問對自己的競爭對手便沒有那麼了解,但也省卻了很多煩惱。
我問他當初為何做這個業務,現在這個初衷又是否仍成立。如果客觀環境變了,企業的使命和社會功能已經減退,又或個人的目標變了,這份初衷難以激發自己的熱情,不如將公司放盤,讓有能力扭轉劣勢的人繼續經營。如果沒人問津的話,不如提早結束業務,趁財政狀況還可以的時候好好賠償員工,總好過做到最後連出糧也成問題。
如果考慮過後,選擇仍繼續做下去的話,便不要老是盯着競爭對手。經常留意對手,只會被對手牽着走,做事再不是因為應該做,應該由我們來做,而是因為競爭對手做了,擔心自己被比下去。
以競爭心態去經營,很容易變成惡性競爭,最後大家都無利可圖。即使大家都很理性,但面對實力比自己強的對手,在收縮市場也難以生存,無論產品、服務或價錢,也難以匹敵強大的對手。如果顧客是因為你的理念,使命或價值觀而光顧,便不太會將你和對手比較。而且認為應該做的事情,往往都是應該做的,也最能引發創意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