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一次訪問,勾起我當年主持天氣報告的回憶。
天氣主持不只是觀眾眼見的化好妝,笑容可掬地讀完稿件就夠。「天氣稿」是由主持撰寫,如何將天文台發稿中一系列隱含指定意義的句式,幻化成真正「看得明」的訊息,靠的是主持對氣象的理解。
舉個例,秋冬天氣報告中常見的「東北季候風正影響華南沿岸地區」。 要讓牛頭角順嫂也看得懂,就要靠主持人的表達:乾燥而溫度較低的空氣,由亞洲內陸的高壓區流向南面氣壓相對低的地區,形成東北季候風。若分析氣壓數據,並在天氣圖上畫上等壓線,則等壓線越密集,代表這股氣流風勢越大。所以說出「東北季候風」這幾個字時,畫面上要配合等壓線天氣圖,主持稍作解說等壓線分佈情況之餘,亦要同時以手勢點出華南沿岸位置,這樣的報道才有意思。
台上一分鐘,台下就算沒有十年功,也最少要數小時。我希望終有一日,觀眾都能看得透報道背後有多少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