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紐約時報》旗下的時裝雜誌《T》刊出了一篇玲姐專訪,名為《Rei Kawakubo Revealed (Sort Of)》,同事知我是玲姐粉絲,專登傳了連結給我,見過半天沒反應,還追問我看完了沒有。文章成7千字,若果不是玲姐應該會TL;DR (Too Long; Didn’t Read)。
文章寫得很長,訪問內容卻好像佔不到三分一,作者用了很多篇幅去描述Comme des Garçons這個時裝王國的周遭及氛圍:她的員工由頭到腳都穿CdG,她的名人粉絲如何瘋狂追買作品,她的國外買家形容去日本像是「朝聖」等等。
玲姐金口難開
但以一篇專訪來說,真正出自玲姐金口的,卻少得可憐,從字裡行間看得出,作者是有努力過,卻不得要領。例如她問玲姐(由丈夫兼合作夥伴Adrian Joffe翻譯)男裝的製作方法跟女裝有何不同,男裝的規範及嚴格限制,會否帶來更大創造力和樂趣等等,當然她得不到正式答案,至少玲姐沒有不作一聲就起身離去(可能因為作者代表《紐約時報》)。
但玲姐不少答案都幾有趣,可堪咀嚼,而且從中看出她的insecure,叫我這個小粉絲不想面對也得承認,偶像再偉大也是凡人。她說「男人似乎現在有更大勇氣嘗試新事物」,作者形容她「大聲地想知道為甚麼女人變得『如此安靜』,反而男人會買天橋系列」,坦言「這情況讓人不安(It’s a bit upsetting)」。
原來玲姐也會……
在訪問中,玲姐回憶上世紀八十年代,年輕女性對高級品牌趨之若鶩,就算waitlist幾長都會耐心等買,但今日這個現象反轉了,現在排隊買Supreme或Nike的,都是男性,「我想知道為甚麼女人不再這樣」,還對作者說,「如果你對此現象有獨到看法,可能會有助於我的業務。」
原來玲姐也會眼紅其他當頭起,而且會想知道這些hype成功的秘密。其實這些排隊黨一早有名你叫hypebeast,他們甘心等候輪購的名單一早有玲姐份兒,CdG聯乘過的牌子不是一早都有S牌與N牌了嗎?為何當初ride on這些hype,就不見得有這些不安及疑惑?我想像如果採訪的那位記者,對玲姐說,「(you’ve) been there, done that」,不知會否立即給掃地出門。花無百日紅的道理,我想很多人都明白,只是不願意發生在自家身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