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引以為傲的,就我們的金融、法治及貿易。這些特點將會十分有利香港成為世界碳資產交易中心。
前文已經討論過,碳是一個同質化(homogeneous)的化學元素。無論在世界那一個角落的碳,都是一樣的。這裏就出現了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也可以說是商機。最近中國全國碳交易市場的碳價位,徘徊在每噸人民幣60元;而在同一時段,歐盟的碳交易市場,每噸卻交易約70歐羅,中間價值相差大約10倍。以一個正常的商業邏輯,在一個有效的經濟市場之下,而且資訊這麼發達的今天,我相信很難想像一個同質化的東西,可以在公開交易的情形下,價錢相差10倍!如果有人或公司能夠理順期中的挑戰,那用「商機無限」來形容,可能還覺得有點謙卑了。
香港政府在2022年3月底,公布了一份《香港的碳市場機遇初步可行性評估》(下稱:評估)。該份評估是香港交易所及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作為聯席主席,由綠色和可持續發展跨機構督導小組碳市場專責團隊所編寫。一望而知,評估份量十分足夠,肯定受到香港政府的重視。而評估中的第一段,經已說明「香港擁有作為金融中心、通往中國內地的門戶及區內認證中心的優勢,具潛力為碳市場的發展作出貢獻。」報告同時作出了若干建議。
但筆者對評估的一些結論及其建議並不苟同。雖然報告十分看重香港與大灣區的互聯互動,但筆者認為,如果要充分發揮香港在國際碳交易市場中的作用,那麼我們就要突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特色。筆者甚至認為,其實香港只要發揮出平台的作用就足夠了。
香港要背靠整個祖國龐大的市場,並非只是大灣區。另外香港要面向國際,尤其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市場。現在因為地緣政治及其他因素,內地與歐、美直接交易成本相對較高,互信程度低,挑戰也比較大。所以香港正正可以發揮出積極的作用,繼而從中賺點差價,為香港經濟作出貢獻。
房中大象 : 究竟是甚麼原因,令中國與歐盟每噸碳的價格相差如此大?而這些原因又是否能夠解決?還是分歧會愈來愈大?
上述碳資產交易,好像是大企業的私人俱樂部。普通平民百姓,是否可以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