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1-12-30 04:30:00
日報

醫療系統硬件和軟件都不足

分享: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已經徹夜未眠,十分疲累。事緣昨天晚上兒子足球比賽受傷,救護人員到場幫他包紮後,查過最近的急症室要等8小時,兒子跟我們商量後決定看私家,救護人員已經很好,把他抬上救護車,等我們到來接他,扶他上我車後才離開。

到了私家醫院,護士說當天沒有床位,如果看了醫生後要留醫的話,會轉介我們去其他醫院。我們試過類似情況,去到其他醫院要重新排隊看門診,待醫生診症過後,才能安排入院,變相用了雙倍時間。

我們決定直接去有床位的醫院,打電話去附近醫院,情況還不太差,聯絡了兩家醫院後,已經有一家有床位,而且還有骨科醫生當值。我們飛車過去,見了門診醫生,照了X光,醫生診斷需要留醫,說入院後當值骨科會過來看。折騰了一個晚上,兒子晚上9點幾受傷,但入院的時候已經接近凌晨3點。

本來以為入院後當值骨科醫生很快到來,但護士call了醫生很多次都沒有回覆,回覆後說立刻過來,卻還是要等了很久,結果到了凌晨4點幾才見到醫生,我和太太回到家中已經差不多可以看日出了。

adblk6

我必須強調,我們當日接觸過的醫護人員,都很專業,很有愛心。只是我認為我們的醫療系統,無論硬件和軟件都極不足夠。我常說,人生花在等醫生的時間,比病的時候更多,因為除了自己病外,還有子女或父母病的時候,陪他們等醫生。回歸24年,在保護主義和政治動盪下,醫療系統的負荷能力每況愈下,往後要急起直追,不然在人口老化下,更加不勝負荷。  廣告人/周二、四刊登

醫療系統硬件和軟件都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