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一年有13個月的話,13個月都是購物月。
才過雙11,就是黑色星期五,然後已經到了雙12,不久又有聖誕節。能夠搭上這趟歲末消費熱潮的,都是賺到盤滿缽滿的網店與平台商。我身邊也有傳統的「零銷商人」、飯店業者天天哀嘆生意下跌、將責任歸咎疫情、遊客歸零以及消費冰河時期。往事只能回味,舊日生意多好!
為甚麼我那麼肯定線上生意好做過線下生意呢?每天經過學生宿舍的保全(港稱看更)座位,都是堆積如山的網購產品,大到家具床墊,小至一張票券,甚或泡麵火鍋,可見年輕人已經習慣用手機上網訂購。
有不少大學生已經不逛街了,天天都網購,三餐靠熊貓(FoodPanda)。傳統智慧的「一舖養三代」已經過時。特別是後疫情時代,昔日繁華大街上長期空舖的情況,不止見於台北,也見於香港。
斯人獨憔悴,網購卻方興未艾,最近台灣網民最哀號的莫如iHerb網站在黑五期間宣布關閉台灣網站,以抗議台灣海關對入口藥品的清關及查驗流程,當時媒體才揭露,台灣線下零售商的同樣藥品售價,竟比iHerb貴4至5倍!可謂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