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8-07-16 06:00:00

DSE狀元讀經濟的前途

分享:

問你一條常識題:甲)三千大元加上一餐添好運夠唔夠你放棄做律師尋求公義的理想?

香港學生除醫科和法律外,亦對商科趨之若鶩。(資料圖片)

香港學生除醫科和法律外,亦對商科趨之若鶩。(資料圖片)


乙)如果唔夠,現在我show hand一萬蚊再加上一餐龍景軒,你會放棄做醫生的大好「錢途」嗎?


先旨聲明,我沒有家底亦沒有甚麼食好西的品味,更沒有資格亦沒有膽量成立一個「狀元非醫生律師獎學金」。這條假設性問題的答案還是留給幾位狀元又或是一眾網民互相辯論吧。


不過,如果這是一條經濟題,我會答道:根據佛利民的理論,類似這個「作狀獎學金」的一次性收入對行為轉變的影響遠不如長遠收入改變的影響。有甚麼可導致長遠收入的改變?一個可能是其他非醫生律師學科的長遠收入有所改變。


其中一個學科是經濟學。一直以來,在美國的就業市場裡,經濟系畢業生無論是就業以及工資水平都在各學科中名列前茅。根據美國經濟學會的數據,經濟系畢業生畢業後起薪點平均每年有接近5萬美元(約接近40萬港元),而在畢業十幾年後的收入亦會翻一番到9.5萬美元(約74萬港元),在各學科中排名僅次於化工、應用數學和統計學之後,比商科(包括金融)都要高。


你可能會話:「唓!香港商科畢業生比經濟系學生出路好好多喎。」但要留意在香港這個(在醫科和法律之後)對商科趨之若鶩的地方,兩個學科的新生質素是有分別的。要公平點的比較,我們要比較兩科對學生本身的增值的多少。

adblk6


我最近回港並和幾位在中大時教過的學生食飯,他們從教師到在政府或銀行做各類分析工作都有,加上近年在財經界略有名氣的渾水,其實亦是中大經濟的舊生,如果只算那些同樣有資格入讀商科的學生,經濟系對學生的增值不會比商科差。


經濟學對學生的增值是甚麼?我認為是數理以及數據分析能力的訓練。在社會科學中,經濟學對這兩方面的要求和訓練都比較嚴格,有用過功的學生不會在四年寒窗之後毫無得著的。


事實上市場亦一直對這兩方面的技能有剛性需求,尤其是現在流行大數據,不少新興的科網公司都對懂得分析大數據的人才求才若渴,我不少研究院的同學現在都在Amazon和Uber等科網公司做分析工作。


最近和中大經濟系的周恩誌博士食飯,他就提到近年開始在本科生的科程教授一些分析大數據所需要的電腦程式(如Python),以及一些簡單的大數據分析(例如如何編寫一些類似Amazon或Netflix根據用家瀏覽的「大數據」來預測用家喜好的電腦程式),其中一位在中大經濟系博士畢業的學生,更因為這些大數據分析能力而受聘於一家大陸的科網公司。


即使你不是應屆的DSE狀元,中大經濟系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