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愛吃的人……在以前,我可自豪地自稱是「美食家」,可是今時今日時代進步,「美食家」已變成了非常專門的專業,十多年前自認是「香港第一」的我,如今連一千也排不上,因此我只能訕訕地收回這自稱。
這些年來,中國不斷的在發展「糧食自給」:很多年前,中國已做到了,但只能做到「吃飽」,卻未能做到「吃好」和「吃肉」。畢竟,這是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佔全球人口17%,卻只有7%的耕地,做到這也不容易。
同時,內地也努力去做到「吃肉自給」:牛肉的產出最低,不容易,雞肉的產出最高,但中國人卻是世界第一吃豬大國。雖然,論到人均吃豬比例,比不上西班牙。
總之,中國雖然是最大的豬肉生產國,但產量也只做到消費量的一半,因此現在努力的去到「豬肉自給」,這包括了在去年底,湖北省鄂州市建造了一棟樓高26層的養豬大樓,引進自動化設備,飼養活豬變成了流水式工業。
當兩期大樓全面完工同時投產,預計可每年飼養120萬隻豬。《紐約時報》的說法是:「為養豬而建的富士康工廠,操作的精準度堪比iPhone生產線。」
不過,經過這些年來的努力下,豬肉價已從幾年前的20元,急跌至3元。大家看到這裡,心裡一定嘀咕:「說到豬肉這麼平,我可完全不覺得呀!」皆因我們現在吃的豬肉所付的錢,得加上租金、人工、屠宰等等成本,因此豬肉批發價再低,也低不到哪裡去。
不過,就算中國人全部吃的豬都是「中國製造」,我們也不可以說是「豬肉自給」,皆因內地豬的飼料,大部分是由外國輸入:我們在外國輸入的糧食,主要是用來餵飼牲口,而不是給人吃的。
所以,一旦發生戰爭,或是被別國糧食禁運,中國人照樣是無豬可吃,因此也不能算作是「豬肉自給」。不過,單是主食,倒是足夠14億人吃的,倒不愁會餓死。
然而,從美食的角度看,我還是喜歡吃中國肥豬。那些西班牙黑毛豬,只適合用來做豬扒,如果是煲中國湯、吃半肥瘦叉燒,還是中國豬最好吃,雖然懂得吃的人並不多。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