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京東集團(9618)公布今年第一季業績,各項財務指標皆優於市場預期,股價因而急升。有此結果不難理解,自京東於今年3月初推出百億補貼計劃後,市場憂慮此舉將會嚴重影響盈利,令股價低殘了好一段日子,再下跌的空間相對有限,只要出來的業績不太差,就能誘使股價上升。
未講季績前忍不住要吐槽一下。看過那麼多企業的季績公告,京東屬於令人最不爽的一類,內文只是複述財報數字和按年增減幅度,卻沒有解釋變化原因。例如期內收入按年增1.4%至2,430億元(人民幣,下同),是受到哪個業務驅動,是平均價格上升,還是銷量增加等等資訊完全欠奉。京東好歹也是一間4千幾億元市值的上市公司,就不能把季績公告做好一點嗎?也因如此,這篇文章在分析數值變化時,很大程度要靠估來找原因了。
一個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是次業績有否釋除大家對百億補貼的疑慮呢?個人認為沒有。首先,補貼計劃在今年3月初才推出,其效果和影響還未完全反映在首季業績上。其次是補貼會否持續仍是未知之數。特別是內地經濟復甦不似預期,電商之間的競爭又大,補貼計劃又不見得能將競爭對手打到永不超生,除非京東具備其他獨有優勢吸引客戶,否則補貼這種價格戰將陸續有來。
值得一提,是次季績只是優於預期,並不代表亮麗。例如期內收入按年只增1.4%,當中佔總收入八成七的零售業務,期內收入還要下跌2%,若不是推出補貼,相信結果很難看。不過,盈利能力顯著改善是事實,期內經營利潤(以非通用會計準則計算)增69.3%至78.75億元,經營利潤率也升1.3個百分點至3.2%。
相信大家都留意到了,期內經營利潤升幅遠高於收入升幅,反映這些利潤是靠節省開支得來的。將各項成本和開支與收入相除,結果顯示銷售成本慳得最多,期內減少0.9個百分點至85.2%,其次是營銷開支減少0.3個百分點至3.1%。不要小看它,就是這麼一點一滴地節省,京東由去年每100元只賺1.9元變成今年賺3.2元。
雖然盈利增長不俗,但同期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卻出現淨流出,金額更按年增加520%至216.07億元。由於公告沒有列出經營活動現金流的明細,也沒有任何解釋,因此無法得之原因。不過,利用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倒算了一下,相信與貿易應付帳於期內急跌24%(相當於391.75億元)有關。京東這類大型電商平台,對供應商的協價能力較高,按理爭取到的還付期通常頗長,可是公告沒有解釋原因,也不似是周期現象,唯有關注在往後季績會否再次出現。
早前看了高瓴資本創辦人張磊的著作,說到零售業的研究時,比較了凱馬特和沃爾瑪的經營手法。他對前者的活動式促銷不以為然,認為會導致供應鏈扭曲,庫存奇高,供應商苦不堪言等問題。可是,對後者堅持每日低價的方式推崇備至,認為最簡單及符合人性。究竟京東的百億補貼是哪一種呢?一直看好京東的高瓴資本,居然在去季大手減持京東股份,看來已經有答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