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商資金回籠緩慢,引致投地補地價意慾減低。(資料圖片)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將於2月26日宣讀,不少界別代表及議員都表示,都已經遞交了意見書,相信財政相關部門整合各界別訴求時,必定考慮香港時下經濟的環境先急後緩的秩序,發展方向制訂、紓解民困措施、鼓勵創新經濟等因素。我們地產業界也有提出一些激活市場交易的撤辣方案,希望減低投資者的首付資金,鼓勵投資者購買意欲,買樓收租消化市場的庫存,同時又能提供放租單位量,迎合香港招納人才政策的住屋需求。
在2024年,政府全面撤辣,除去各項壓抑需求措施後,又再放寬接揭成數等鬆綁政策,雖然帶來的交投量回升,但是樓價仍是錄全年下跌5%,更因為樓價仍向下走,買家入市意慾低,而發展商年前高價投地的項目相繼落成,在寬鬆政策加持下,銷售速度仍不合符比例,發展商資金回籠緩慢,引致他們投地補地價意慾減低,政府賣地收益只得預算兩成,所以大家希望預算案有更好的政策,激活交投,可令庫存加快銷售,發展商能投地回復貨如輪轉,保持供應平衡,免致日後出現斷層供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