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留意到國際保險監管者協會(IAIS)近期刊物指出,「愈來愈多的人認識到,透過保險公司的組織架構及業務模式推廣多元文化、平等及共融等理念,能為客戶帶來合理審慎的正面效果,支持可持續發展目標。」保險的價值除了填補風險損失外,還有降低大眾的憂慮恐懼。在面對未知的環境與社會變遷,保險業界更擔當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協助客戶預防或在許可的情況下降低風險。
許多有遠見的保險公司已經開始關注這個領域,並積極將促進客戶健康及財富管理的相關項目列入其業務發展的重點。隨著現時社會各界對大企業履行ESG(環境、社會及管治)方面抱有期望,這個行業趨勢正正與ESG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契合。
保險公司於疫情期間的角色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受挫的雙重夾擊,保險公司在社區的長期發展、抗逆力及健康保障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社會功能。為幫助更多人更平等地獲得適切的保障,業界的可持續發展策略仍重點關注與經營所在社區相關的健康問題、教育(特別是理財教育),以及以安全方式建立社區的抗逆力。
以往不少人誤解保障產品只是為了中高產人士而設,也有「易買難賠」的錯誤概念。其實市場上有許多入門級別產品,專門為照顧不同人士如年輕一族、低收入家庭的需要而設。當面對突如其來的經濟難關時,都可透過這些預先安排的安全網來渡過,暫緩財務壓力。
此外,疫情下亦見不同的保險公司推出了多項舒困措施,以解決市民的短期所需。例如提供隔離期間的財務資助、疫苗全護基金等多項免費保障,還有一些公司向基層市民免費派發抗疫或快速檢測物資,希望一解社會大眾的燃眉之急。而一站式應用程式及遙距投保渠道也可以幫助市民在疫情下遙距投保,建立切合個人經濟需要的保障網。
爭取完善保障 由教育入手
教育要從小做起,理財概念亦然,積極推廣金融普及,如與卡通頻道合作製作多國語言短片系列,並提供不同網上遊戲及教材,希望能在抗疫期間,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向為3,500萬個亞洲家庭下一代灌輸理財概念知識。
推動可持續發展理念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亦是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一環。只要社會各界萬眾一心,我們才可以共建更美好的未來。
作者為保誠首席市場拓展及保險夥伴營銷總監吳詩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