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云「人比人,比死人」。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至今,港府給市民的印象都是慢幾拍,而且往往等到疫情轉差才採取行動,似乎在「抗疫」而非「防疫」。例如口罩,於今年1月中疫情有趨勢蔓延時,澳門已趕在農曆新年前增加採購量,而且還推出限價限購措施,確保澳門居民有口罩可用。
鄰近新加坡也推出針對措施,政府不單向零售商釋出口罩以增加市場供應,同時向全國130萬個家庭免費派發,每個家庭可憑身份證領取4個。政府同時警告零售商勿抬高口罩價格,若查明屬實將按例採取行動。
反觀香港,限價限購措施欠奉,零售商抬價也懶得理會。雖然懲教署也製造口罩,但政府表明不會供應市場,以免造成競爭。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未能未雨綢繆,農曆新年前看不見有甚麼行動。
好了,到全城出現口罩荒,政府才與口罩供應商「開會」以增加供應。此外,雖然政府物流服務署積極進行全球採購,但不久後特首林鄭月娥說不成功。我們不禁要問,為甚麼港府不像澳門那般,在農曆新年前已準備好?就算是假期關係,新加坡也準備得比香港好,難怪一說到口罩,港人就對政府咬牙切齒。
當然,香港人口遠比澳門多,而且也較新加坡高,要滿足口罩需求的確較為困難。剛巧物流服務署上月底招標,邀請供應商提供5,700萬個外科口罩。由於投標手續繁複,而且價低者得,輿論一面倒批評政府不食人間煙火,認為在非常時期不應採用「公開招標」方式來採購。
港府的採購活動是受到《物料供應及採購規例》規管。根據現行條例,政府如採購價值超逾140萬元的貨品或一般服務、超逾300萬元的顧問服務,以及超逾700萬元的建造及工程服務,一般須採用公開招標進行採購。
不過,規例也同時訂明,在一些例外情況下,例如時間緊迫,就可以只邀請特定批准的供應商,進行單一或局部性招標。另外,政府物流服務署也可以採用報價方式進行採購。審計署曾於2012年對該署進行審核,審計報告披露約有三成採購是按報價進行。
其實商經局長邱騰華早前已解釋過,說傳統的招標採購方式已不再可行,並指政府已主動接觸供應商,希望直接購買口罩。有趣的是,局長的說話沒有人理會。
此時此刻,公開招標又是否一定買不到口罩呢?這又未必。首先,上述招標是一份1年期供應合約,適合那些喜歡「長做長有」的供應商。再講,現在因疫情仍處於爆發階段導致口罩需求急升。可是,疫情終有回落的一天,到了6月至7月因天氣關係必會減退。其實目前有多間企業相繼開設或擴展口罩生產線,他們追求的肯定不是目前的短利。如無意外,政府該份招標應會吸引一些供應商入標。
忽發奇想,既然買口罩如此困難,政府何不找幾間供應商,特別是新開設或擴容的那些,然後買下他們未來幾年的所有生產量。一些知名企業如Nike、蘋果公司、無印良品等,就是利用這個方法,確保旗下產品質素和供應量,政府不妨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