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未生赴江南布衣(3306)股東會,地點位於金鐘太古廣場一家酒店。未生頗為喜歡太古廣場,因為其設計很高雅,且中庭廣闊,只是未生口袋錢不多但太古廣場以高檔產品為主,故「只可window shopping而不可buy anything」。

近年太古地產仍在太古廣場3期附近陸續收購舊樓及商廈。(資料圖片)
想起太古廣場,其實前身為駐港英軍的域多利軍營。域多利軍營在香港開埠初期已有駐軍,在1979年移交政府後,曾徵用作臨時人民入境事務處辦公室。經過數年規劃,當時政府決定將部分發展為香港公園及商用物業。
在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不久,太古地產(1972)接連在1985年及1986年間以21億元投得兩塊域多利兵房土地,並合併發展成太古廣場1、2期,後來再併購附近灣仔舊樓建成第3期及住宅項目,首尾耗時超過20年,包括3座高級商廈、3家高級酒店及相關服務式公寓及住宅,以及約3層高商場,面積逾500萬方呎,以當時價格計算,投資額估計達100億元。太古地產再成功收購太古廣場3期旁邊現時按估值推算,估值應有超過1,000億元,年租金收入估計逾25億元,應是太古地產獲利最豐厚項目之一。近年,太古地產仍在太古廣場3期附近陸續收購舊樓及商廈,估計仍會繼續發展下去,成為太古地產繼鰂魚涌及太古外另一商廈王國。
回憶起太古地產發展,太古集團為發展北角及鰂魚涌一帶土地,包括太古船塢(即太古城)、太古糖廠、太古水塘及太古山谷等,後兩者後來因地處偏遠,加上太古初期對地產經驗及信心不足,故以低價出售予長江實業及南豐發展,資金則用於啟動規模龐大的太古城計劃。而太古城則分為10期,1973年,太古以收購由大昌集團(088)持有股份之健誠置業控股股權,易名太古昌地產,並把太古城首2期項目權益注入。
後來太古地產眼見長江實業及南豐發展把當初不值錢土地發展為豪宅物業獲利豐厚,故決定放棄與大昌地產合作並獨佔利潤,以換股方式私有化太古昌地產,同時自行集資上市獨力發展太古城項目。太古城項目於1980年代中期已接近全面發展完成,加上因為中英談判前景不明朗,故太古地產亦在1984年低價私有化。私有化後,太古地產仍致力發展太古糖廠項目,並易名太古坊,同時亦大力推進在中國內地及美國投資物業業務,並在2010年一度招股上市但觸礁,次年改採介紹形式上市。
未生認為,太古地產之發展模式不像香港其他地產商以短期項目形式為主,會考慮項目整體性及外延擴張能力,形成一種整體規劃風格,目的是建立一項幾十年甚至過百年仍能不過時大型項目,這種長遠眼光對長期及具耐性投資者是好事,故對此股應該採「佛系」投資法則,即是「等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