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實用率的意思是指實際佔用的面積(實用面積)除以該單位的建築面積之百分比。實用率越高,代表該單位可佔用的實際面積越大,合理地比較受歡迎。
實用率對較年長的置業人士、投資者或地產經紀絕對不陌生,因為以往的地產樓盤銷售廣告上,只會顯示各單位的建築面積,另外就一定會標榜其實用率,特別是地產代理店上的二手樓盤廣告,「實用率90%」根本就是一個賣點。
直至2010年,政府開始建議規管一手樓宇買賣,當中有建議以實用面積去計算呎價,此建議初時反對聲音較多,原因是當時大家都「習慣」以建築呎價去比較物業的價格,如果改用實用呎價的話,會因各屋苑或大廈的實用率不一樣而造成混亂。當然,這只是習慣問題,現在反思利用實用呎價去比較每個單位的實際佔用面積之價格,可能會較為合理!
另外,以往的一手樓盤多數為屋苑式,實用率偏高;相反現在的一手樓之地盤不少從合併舊樓而成,地盤面積較小,導致一手單位實用率極低,甚至只有接近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