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媒描述香港甲級寫字樓正適逢「痛苦的衰落」(Painful slump),主要以中環新型的甲級商廈的空置率為例,大致地刻畫整個甲級寫字樓面臨的困境。不過且看落成量、使用量及空置率的整體數據,逐漸有緩和跡象,代表板塊即將否極泰來嗎?有意投資者又有何注意事項?
甲級寫字樓的價格及租金近年處於下調周期,主因在於正值高峰,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2022年的新增寫字樓面積,達到299萬方呎,去年亦有144萬方呎的供應,而本年則預測將有146萬方呎的落成量;另一邊廂,隨著疫情改變了企業的工作模式,「居家工作」逐漸流行,以致相應的辦公室需求一度減少,故此在2020年起,甲級寫字樓的使用量一度出現負增長,以致供應增加,需求減少,導致空置出現的情況,情況在2022年起,隨著疫情防控的放鬆,工作復常後,甲廈使用量回復正數,惟兩年間平均僅消耗43.5萬方呎,仍遠少於年度新供應數字,以致寫字樓空置率一度擴大至2023年的16%。
從消耗量而言,2023年的需求數字比起疫情前2019年的169萬方呎年度使用量,差距有74.2%,主要因為除了疫情而辦工模式有所轉變外、地緣政治的衝突,以及聯儲局的持續加息,也直接影響經營者的資本取態和策略,更多時以成本效益作為租賃物業的首要考慮條件。比較明顯的是縮減辦公室規模外,並從而進駐次核心區,例如灣仔、港島東的甲級商業中心,為常見的「去中環化」現象。翻看相關區域的使用情況,灣仔區自2022年起,均錄得正增長,2024年首季使用量為20.77萬方呎,按季升97%,目前空置量為9.9%,遠低於全港整體16.3%的空置水平;港島東區亦在經歷2022及2023年兩年負使用量後,今年首季錄得正7.16萬方呎的使用量,該區提供優質新穎的甲級商廈,交通便利,租金受壓情況下,價廉物美,因此吸引不少租戶進駐,目前空置率為13.8%,比去年跌10.3%。
由數據可見,甲廈需求其實有復甦的苗頭,但無可否認仍然受到宏觀環境的牽引,以致早前預測的供應量未能及時消化,不過從去年疫後通關起,板塊的主要租務動力來自保險業的擴充需求,而隨著中港融合的大勢愈發成熟,香港在大灣區的定位更加鮮明,在人才湧入及中資公司的國際化發展策略的推動下,相關企業未來勢成甲廈租賃市場的支柱。
展望而言,由於供應高峰仍然持續,惟需求的增速會否回到疫情前水平仍未明朗,預計甲級商廈的估價及租金仍會在年內受到壓力。而隨著利率持續高水平,與美元掛勾的港元仍處強勢,也令到資金保守及經營者繼續以成本優化作首要策略,對於有意投資工商物業,銀行的相關貸款利息也考量到風險因素而提高,雖然市場不時有大幅折讓的放盤,惟更加適合現金流充裕並可以低槓桿進行的投資者,以減少未來的波動風險。
作者為高力香港估價及諮詢服務高級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