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地,大家身邊總有這樣一個朋友或親戚:無論是政經局勢,還是科技新知,無論是生活智慧,還是文史典故,這個人(絕大部分都是男人)總有偉論發表,口沫橫飛的講得頭頭是道。
這類全能專家,從前只能將厭煩inflict upon身邊人,現在有互聯網,就可以擴闊污染範圍,向全世界表現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甚至成為收入豐厚的KOL了。
與此同時,成為專家的成本也在不斷下降。維基百科早已有之,現在又有有問必答的人工智能,想認真深入一點的,又可以在網上看短片看講義吸收知識精華,即搵即食方便無比。比如說現在最流行的
ChatGPT,就算你對人工智能的認識是零,只要你有一兩小時的閒暇,在網上搜集一堆三手四手的資料,囫圇吞棗後再排泄出來,就足夠整理成似模似樣的第五手資料,可以跟網上其他專家討論切磋了。除了新科技,其他甚麼天文地理哲學社科,也可以這樣極速成為專家,從維根斯坦到巴勒斯坦,嫌不夠的再加上愛恩斯坦愛森斯坦,瞬間琅琅上口,一切都沒有難度。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沒有實踐就一街都是真理。那位親朋戚友可以年年如是隨口噏,皆因從來只講不做,不會影響現實行為(例如不會亂教別人修理電器導致火災),講的感覺暢快,聽的轉眼即忘,亂講一通也就沒所謂。網上一眾專家,也是如此,講的既不是本行,甚至隱姓埋名,是對是錯無關痛癢,但表演知識和智慧的快感亢奮,卻是實在地享受到的。
當事關性命財產,我們對知識資訊的要求自然就會高一點,至少會多想、多比較一下才作決定。只是當人人都是全能專家,四處都是亂抄亂講的噪音,我們又從何下手?苦思良久也沒有答案,我唯有向ChatGPT求救,它回答說:「現今有許多網路資源可以提供各種不同領域的知識,但其中也有許多不可靠的資訊」,繼而列舉出「學術期刊、參考書籍、政府網站、大學和學術機構的網站、專業社群和論壇、專業人士的建議」的六個「尋找可靠知識的方法」。口吻信心十足,內容熟口熟面,不愧是全能專家的典範。
也許,在全能專家氾濫的年代,我們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資訊,而是識別平庸膚淺的能力。
作者為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逢周一、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