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辯論,令到本來選情已經不妙的拜登,支持率再下跌,從本來的45%,急跌到33%,現時民主黨尚未正式通過支持拜登代表它參選,因此其支持者紛紛反水,企圖勸退他,換上另一個人去參選。然而,暫時的消息,是拜登堅決不肯退選。
現在的情況是,雖然連向來支持民主黨的傳媒也看不過眼,但是黨內大老,如前總統克林頓、奧巴馬,以及其大部分的金主,仍然支持拜登。就是在議會,也只有5人認為他應退選,這和民意大相逕庭。
為甚麼會有這情況呢?在一個民主國家,領導人由全民投票選出來,不是應該把民意低落、擺明會輸掉的候選人拉下馬嗎?
查實在政治的世界,不管是在甚麼制度的國家,民主也好、專制也好、獨裁也好、君主也好,其運作形式是大同小異,就是由無數交織人際網絡組成,因為你的地位就是由人際關係捧上去的,所以你的行為也離不開人際關係。
在選舉的過程,候選人必須作出很多的交易,以換取友軍的支持,包括了金錢,也包括了拉票,以至於為他工作、為他站台的人情。當然,在事成之後,他也必須作出相應的回報,例如政府的位子、政策的支持,諸如此類。
2008年,麥凱恩參選總統,原因正是他在共和黨多年來的「交收」,形成了盤根錯節的關係網絡,縱然明輸,也不得不支持他這最後一戰。
這就是我的一句口頭禪:「好兄弟,勤交收。」這不但適用於商業社會,更適用於政治世界。換句話說,政治就是無數的deal,所得出來的結果。
拜登在1970年已當選議員,這54年間,他和無數權貴作出過無數的deal,因而形成了堅不可破的網絡,這好比你的多年拍擋要出選區議員,不管他是人是鬼、會贏會輸,就算其對手是你的偶像劉德華,你都非撐他不可。
人情大於道理,是硬真理……當然世上也有道理大於人情的人,但這種人不可能在政治世界生存,在商業社會,嗯,如果是小生意,也沒相干,但如果做的是跨國大企業,也非得和政治打交道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