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德國之間近期就「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輸送上的糾紛愈演愈烈,使目前管道的輸氣量急降至僅正常水平約兩成,相關供氣疑慮帶動歐洲天然氣價格一度攀上每兆瓦時200歐元水平,年初至今攀升近300%,事件引發市場對歐洲能源短缺及出現斷「氣」情況的擔憂。事實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多次下調歐洲經濟增長預測,並警告俄烏事件到明年可能會進一步損害歐元區經濟,特別是區內主要經濟體如德國、法國及西班牙等,加上美國加息及內地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將全球經濟推向衰退邊緣。
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斷「氣」,歐盟已加速向盟友美國大舉進口天然氣。據美國官方資料顯示,本年首5個月,美國約71%的液化天然氣出口是送往歐盟及英國,長遠或有望完全轉移歐洲天然氣的供應鏈。不過這並不代表歐洲經濟能走出陰霾,相反或埋下隱憂。
首先美國輸氣至歐洲主要倚靠船運,成本遠高經管道輸送,即使不計算市場投機因素,料歐洲天然氣價格將難以回落至過去平均約20歐元水平。此外,船運途徑亦容易受天氣、港口吞吐量及庫存上限等因素影響,難免降低供應穩定性。若從企業營運作考慮,一旦能源成本失去價格及穩定性優勢,或令業務經營面臨風險,試問多少企業能長期承受年率高達35.8%的生產物價成本?事實上,德國政府上月宣布向當地一所受能源危機影響、年度虧損可能達100億歐元的大型能源企業,作出大規模救助。事件並不限於能源企業,若從歐元區近期貿易表現觀察,不難發現已顯著由過去每月平均盈餘約200億歐元急降至目前的赤字近260億歐元,反映能源進口成本飆升正大幅削弱區內貿易優勢,導致大量資金從貿易上流失。可預期若未來歐洲與俄羅斯就天然氣或能源供應問題上爭端不斷,在失去廉價及穩定的能源成本優勢下,或使歐洲經濟出現重大的衰退隱患。
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應視為推介投資任何產品。投資涉風險,產品或大幅波動,應詳閱風險披露聲明再作決定。作者為恒生銀行投資產品及顧問業務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