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在社交平台被問得最多的問題,是港交所(388)有冇PUT輪熊證,可能因為港交所自去年10月見過低位195.6元後,短短3個多月升至上周五高位246元,累積升幅逾25%。雖然港交所於上周五衝高後回吐至約10天移動平均線附近,收243.6元,但3個月逾兩成升幅的確可能會令人覺得有回吐壓力。
筆者將港交所今年1月及去年1月的交易數據比較:大市成交去年1月日均成交金額高達1,600億元之上。到今年1月則有881億元,是去年約55%。驟眼看今年成交似急降,但去年成交是歷史高位,今年回落屬正常。筆者亦比較恒指即月期貨於去年1月及今年1月成交數據;去年1月即月期指每日平均成交17.1萬張合約,到今年即月期指每日平均成交增加至20.3萬張合約,同比增幅逾18%。雖然衍生產品收入未必足以彌補主板成交收入,但衍生產品之成交增長亦不能忽視。
更重要是去年1月港交所由約235元升到最高約297元,今年港交所最低見218.8元,上周五最高見246元,在看完以上數據後,投資者仍想不想PUT港交所,就自行判斷。
作者為法國巴黎銀行上市衍生產品部執行董事、金管局持牌人,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法國巴黎銀行香港分行及其聯屬公司。筆者並無持有上述之股份。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或擔保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或急跌,投資者或會蒙受全盤損失。投資者購買時,所依賴的是發行人及擔保人的信譽。有關資產過往表現並不反映將來表現。本資料並不構成任何建議、邀請、要約或遊說買賣結構性產品。投資者應仔細查閱結構性產品之相關風險及自行評估風險,並在有需要時諮詢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