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評論和操盤,絕對是兩碼子事。以上周為例,港元拆息上升,本地藍籌受壓,大幅跑輸指數。兵慌馬亂期間,評論的話,中肯客觀就唯有是不排除還有再跌的可能,可是自己就回補了個別股份。好像是講一套做一套,但前提是自己早前已經調低了港股持倉,有空間去加,尤其個別藍籌是一早心儀的目標,覺得價位開始合理便逐步買。
當時根本沒有股價即將止跌回升的把握,純粹是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去考慮。出手沒有太大考慮的另一個理由,是組合中其他股份生性,主要是美股炒減息方興未艾,不少股票已經破頂,鎮住組合的表現,有條件去冒險。投資不能獨沽一味,只懂得跟紅頂白,應該要拿揑一個平衡,以價值着眼行相反理論,有時亦會有可為。甚至可能稍後強弱互易,反過來頂住美股的調整壓力。
即使港府暫緩條例修訂,今次港元拆息抽升,仍然很可能是結構性變化,意味港元超低息的特殊環境一去不返。之前港美的息差根本不合理,相信未必再有如此龐大的資金長期停泊在港。港美息差正常化,會令港股的投資價值相對較低,如果閣下手上組合只得港股一瓣的話,真的要下定決心進軍海外分散投資。
不過,最近兩個月兩地股市的表現,明顯已經反映了大部分影響。港股是不值得委以重任,佔據組合一半以上,但物以罕為貴,一個股市整體愈頹,少數有價值的公司就愈受到追捧。用兩三成的注碼,精選個別港股,依然十分合理,尤其是在這𥚃始終有主場之利,對公司及市場情緒更加了解。
選股角度卻有些變化,高息股一向是港股寵兒,可是手上已經相當多,而且港元利率預期有變,價值打了折扣,短期攻頂機會甚微,不宜再加。現在重點一定要放在增長,當然理解在中港股市,要找長期增長概念實在談何容易,正因如此,少數股王表現才如此驚人。
超高市盈率無謂勉強去追,但那些估值未算極度離地,即使只有溫和增長的股票,就有機會受惠於高息股的退潮,譬如說像個別保險股,以及一向鍾情的物業管理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