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睇車過路時代
2.0睇燈過路時代
3.0睇景過路時代

交通燈損毀令市民過馬路打醒精神。(資料圖片)
近期香港出現了千載難逢的機會,足以證明普羅大眾的過路意識,比從前進步了。
友人問我:「近日好奇妙,街道上多盞交通燈壞咗,還以為會大塞車,點知條路仲暢通過以前,真令人費解。」友人的觀察跟許多職業司機的判斷一樣,交通擠塞很多時是由交通燈造成的,一旦沒有了交通燈,人的駕駛行為自會改變,交通擠塞的情況反而沒那麼嚴重。
幾十年前,我們稱之為企管1.0時代——睇車過路時代。當年汽車仍是新生事物,大家都未習慣過馬路,所以就要教導如何過馬路。這就是《交通安全歌》所宣傳的「馬路如虎口」的時代。當時的行人懂得彈性處理,有車來就停,無車來就過,只要夠專心,一般來說都是安全的。
到了七、八十年代後,汽車數量隨著人口增多而增加,路上經常人車爭路,以致交通意外頻生,於是就進入了企管2.0時代——睇燈過路時代。為了解決問題,當時便大量使用交通燈,這樣當然帶來很多方便,但現在回頭來看,亦帶來不少弊端。
例如,交通燈只能按照預設程序來執行指令,它不會理會路面的情況而作出調整。於是就出現塞車的路線紅燈止步,沒有塞車的那邊就綠燈通暢,這種錯配造成了交通愈發擠塞。
此外,由於有了交通燈,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交通燈上,只留意綠色還是紅色,大大降低了過馬路睇車的意識。當行人以為綠色燈可以過馬路時,卻不幸遇上粗心大意的司機衝紅燈,傷亡事故就此發生。由於大家過分依賴交通燈號,而忽略了個人的觀察和責任,因而導致意外。
正如法律條文愈來愈多,大家都以不犯法為原則,卻不考慮個人要承擔甚麼責任。只要法律沒訂立的條文,大家就去做,就出現了合法而不合情理的現象,反而造成問題。
近期大量的交通燈損毀,帶我們進入了企管3.0時代——睇景過路時代。原來當大家知道交通燈失靈,橫過馬路或駛至十字路口時,就會打醒十二分精神,看通看透,有車來就放慢,沒車來便過,交通因而通暢了。
原來只要大家自律,做好本分,加強注意力,互相遷就,反而省時省力,造成的交通意外事故,比想像中少得多。不少職業司機都喜歡沒有交通燈的日子,當然大前提是民智要夠成熟,懂得安守本分,專注於路面情況,不要大安旨意,誤以為有燈號就會安全,只要大家肯負責任,交通情況總會得到改善。
現代商業社會的領導人都留意到這種現象,於是有些公司便開始拆牆鬆綁,將很多無必要的規章條文刪去,讓員工在團隊氣氛中,討論如何分工合作、解決問題。就正如交通燈休息的日子,企業管理仍然可以有板有眼、不失方寸,各人專注地工作,同時又避免不斷依賴規則及制度,以致只是遵從指令,結果造成管理意識低落,個人責任感消失。
Paul sir話齋:睇車過路各走各路,睇燈過路路反而堵,無咗燈號謹慎上路,睇景過路路無咁堵。
作者為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首席顧問,曾任餐飲集團行政總裁及現為顧問,中年失明後活出一條新路,著有多本企業管理書籍。Facebook專頁:企管3.0時代-Paul Sir
逢周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