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幾個月前相比,很多人生活已出現難以置信變化,其中之一是以電子方式進行以往面對面的事情:視訊會議、餐廳送餐、日常銀行業務等。問題是,這種變化中有多少是永久性,有多少是暫時性?
對銀行業來說可能是傾向永久變革。據環球商業智庫及顧問公司RFi Group研究,新冠肺炎爆發後,全球71%消費者每周均使用數碼銀行渠道。由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香港流動銀行月度用戶大幅升9個百分點。
新冠肺炎本身並無突然導致數碼化轉型,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是加速轉變。如果對新冠肺炎後銀行業作預測,情況可能會是這樣:
更多日常銀行交易將透過數碼渠道完成
對於日常活動,數碼化轉型無可避免:檢查餘額、付款和轉帳和使用信用卡。這些活動習慣一旦根深柢固,便難以改變。新冠肺炎過後,更多人將透過這種方式進行銀行服務,因此日常活動將保持數碼化。
客戶仍去分行,在重要時刻求助他人
即使新冠肺炎逐漸消失,人們在人生重要時刻仍有與人交流心理需要,意味某些服務將在疫後復常,分行繼續在此佔大比例。尚待觀察是人們願意在多大程度上使用視頻平台作為此類互動一部分,而這又可能取決於需要保持社交距離等因素。(未完待續)
作者為滙豐集團總經理兼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營運總監及數碼服務創新主管麥浩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