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震雄集團(057)私有化及爭產事件如箭在弦,現在仍持續發酵中。在年初眼見該公司和基匯資本合作開發深圳廠房的55萬方米土地後不久,加上David Webb亦是該公司股東,乘股價急升後回落時,已購入一手作長線投資之用,當日亦有赴股東會。留意到除在報紙提及的人物外,在早期撰寫的《一千萬元的故事》提及的一位網絡紅人管我財亦有出席,未生今年在股東會遇過他幾次,但由於他過去幾年身形大變,根本認不出他,所以完全沒有相認,直至今次終於能認得他,並談得上幾句話。
會議大約為時一小時。關於私有化問題,David Webb在會中指出,他聽到很多私有化傳言,如果確實私有化,建議管理層應該先詢問他和另一名基金股東的意見,他們亦很樂意表達他們的看法。主席蔣麗苑則稱無此事。
後來另一位著名股東陳先生利用最近《逃犯條例》修訂的各種用辭詢問程度如何,主席亦無正面回應。關於土地開發問題,股東會常客梁先生特地翻查資料,指出同業力勁科技(558)開發土地已有成果,詢問公司現時開發情況如何。至於管我財則詢問公司業務是否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並希望能夠維持派息政策。另外,陳先生亦提及是否有以股代息可能性。公司一概無正面回應,著股東如有問題,可發電郵予他們繼續聯絡。
未生在股東會後留意到一家傳媒關於震雄含金量大的報道,認為大家對實際情況理解有不足之處。根據現時會計制度準則,經營性廠房是會被列作「永久業權土地及樓宇及租賃樓宇」內,會作相應的折舊所以在帳面中的價值愈來愈低,隨著時日過去物業價值會隨當地價值大幅躍升,這就形成公司潛在資產。如果這些經營土地轉作出租,會改列投資物業項目,並作相應重估。翻查過去十多年報表,估計絕大部分均來自內地,至於過去幾年亦有以上改列紀錄,其中在2016年,轉撥了約1.5億元「永久業權土地及樓宇及租賃樓宇」作投資物業,並錄得約9,237.8萬元重估利潤,可以見到這些潛在資產豐厚程度。
現時,震雄在坪山新區的55萬方米土地,根據網上可參考資料,每方米約6,000元人民幣,如果以所有土地折舊後4.2億元價值相比較,溢價差不多近30億元,加上公司本身淨值約27億元,實際價值可能達到57億元,折合約9元,如報道中提及4元私有化,未生絕不會接受。
但如果確實走上要約私有化一途,除了需要10%非利害股東反對,即估計只需3.3%持股量,且因為公司在百慕達註冊,亦需要過「數人頭」。如果兩大小股東不同意,可謂成事機會是零,所以價格一定會令股東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