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移民顧問咁多年,喺香港生活咁耐嘅外籍人都話要走,比較罕見。」《蘋果日報》一篇題為《港自由收窄 申請移民人數飆20%》的報道在FB瘋傳,是深有同感抑或正申請,轉載理由無從稽考亦毋須深究。但大家心裡明白,甚麼是失家感覺,為何無心睡眠。以經濟角度解釋,叫劣幣驅逐良幣(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劣幣驅逐良幣,又稱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十六世紀英國鑄幣局長格雷欣發現市民傾向保留含金量較高、成色較高的貨幣,只用質量較差的貨幣交易及在市面流通,慢慢市場只流量那些成色較低的劣幣,質素較高的良幣慢慢被排斥並退出市場。
劣幣良幣概念簡單,易在生活上的小節體現,簡單如二手車買賣,市場充斥有問題私家車,結果質素較高「無花無撞」的私家車傾向私讓,不在二手流通;又例如排隊坐巴士,乖乖排隊、奉公守法的上下班族被人「打尖」,規矩排隊的要麼買少見少被驅逐出去,要麼變成「劣幣」與其他人一起「打尖」。舉一反三的例子多不勝數如看到同事全「懶到出汁」下斷不會一個人勤力。從申請移居海外的質素高低,可看到我們的香港發生甚麼變化。
2009年、2010年及2011年移居海外的港人分別是7,200人、7,200人及8,300人,但到了去年上半年已有3,900名港人移民外地,較2012年同期升8.3%。要準確得出港人移居海外數字,與統計出「7.1」遊行人數一樣困難,途徑之一是參考保安局公布的無犯罪紀錄通知書申請。統計處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止香港人口共721.97萬人,較2012年增4.18萬人或0.6%,包括5.71萬名新生嬰兒、4.25萬人死亡、4.5萬名單程證人士及1.79萬淨移出人口(5.71萬新生嬰兒-4.25萬人死亡-淨移出人口1.79萬人=-0.33萬人,香港理應出現人口負增長,但來自內地單程證填補相關空缺)。
問題是數字背後移入移出人口質素有高低,哪些人離開香港,哪些人移入香港。哪些是良幣哪些是劣幣?筆者在去年初就劣幣驅逐良幣撰寫文章(題為《蠢蛋‧劣幣‧梁振英》,並上載到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eeHungYinJoe),其時就此作預測,想不到發生過程既急且勁,不是一群沒打算移民的八十後怒吼,可能沒有人察覺。
中英在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至1989年發生六四事件後,香港出現過史無前例的移民潮,其時位於北大西洋、非洲大陸附近的佛得角(Republica de Cabo Verde)在香港雜誌賣廣告,呼籲市民移民佛德角共和國。該國人口雖僅50萬,2012年人均GDP只及香港十分一,為3,695美元(香港是3.68萬美元),但佛得角有民主,尊重人權。
DBC數碼電台財經台副總監,與其濫用資深傳媒人,叫財經記者就夠。/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