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化信貸的風險因素](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2022-08/13-06_1.jpg?itok=xRwMX5wx×tamp=1739078905)
上周提到市場仍可能因加息而波動,投資者可考慮浮息的證券化信貸。有別於定息債券會受加息打擊,證券化信貸的票息乃是在參考利率之上再加上溢價,所以收益率往往跟利率走勢同步,可受惠於加息環境。提到證券化信貸,有些讀者可能記得,在07年的美國次按危機之中,當地樓市曾出現大規模違約,次級住宅按揭抵押證券(RMBS)及債務抵押證券(CDO)持有人遭受嚴重損失,令證券化信貸被冠以「有毒資產」之名。
不過,當年錄得大幅虧損的乃是次級RMBS及CDO,而非其他證券化信貸。事實上除RMBS及CDO以外,其他證券化信貸的表現相對較平穩。次按危機後,歐美當局亦大幅加大對證券化市場監管,提高市場透明度及加強對投資者的保障。
一如其他債券類別,違約乃是證券化信貸的最主要風險。當經濟轉差或步入衰退,按揭貸款人無法如期還款,便可能違約。因此,投資時應選擇較高質素的債券,例如投資級別的證券化信貸,違約風險會相對較低。在挑選證券化信貸時,投資者亦宜借助經驗豐富的研究團隊的專業知識,建立較分散的投資組合,以兼顧潛在回報與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