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筆者常聽到前線同事的彙報,市場上的換樓個案比之前數個月顯著增加,反映不少持有自住物業多年的業主,都深明在樓市低谷期換樓、「低買低賣」的策略。事實上,對於一些已供樓超過十年的業主來說,所持有的物業已累積一定升幅,供款毋須大幅攀升,仍有足夠財力「換大啲」;而正值樓市跌浪已進入尾聲,這類換樓客都趕緊加快步伐入市,令換樓鏈悄悄地啟動起來。
近期利好消息相繼出現,香港大幅度撤銷防疫措施,並準備各口岸重新運作,中港通關已經近在眼前,積聚了數年的外來購買力即將湧入市場;加上專才計劃啟動,受聘來港的海外人士亦將增加,對住屋的需求亦有所上升,本港樓市氣氛因此得以逐步回暖,樓價亦有機會在短期內跟隨企穩陣腳。
筆者相信,樓價在谷底的「平台期」不會太長,基於上述的外來新需求進入市場,加上觀望市況已久的本地買家,亦會受樂觀情緒帶動而加快入市,所以,到2023年正式通關,並且運作逐步暢順的時候,樓市很可能會迎來較大幅度的反彈。
雖然,樓市在明年初仍會受到美國加息的限制,但樓價在過去一段時間,累積跌幅約15%,這個幅度已抵銷加重了的供樓利息有餘,而且亦令入市的風險大大降低;所以,相比起長期租住物業「替人供樓」,置業仍是懂得考慮長遠的人的選擇。
筆者始終認為,置業毋須過份着眼於幾年間增加的利息支出,因為供款動輒是20至30年,而在這段期間,供樓利息出現高低起伏,其實是正常不過的事;而且美國聯儲局在今年接連加息後,當地經濟已明顯受到影響,聯儲局官員亦開始支持要放慢加息步伐,部分市場人士更估計,美國到明年或須掉頭減息以避陷入衰退,香港的利息水平亦可能因此而穩定下來。反觀近期全球通脹持續高企,港人亦開始感受得到。
所以,有餘力趁轉角市之前上車或換樓,其實風險已相對不高,同時亦可對沖通脹。總而言之,買樓自住,不論在甚麼市況下都無問題,最重要是時刻持守住「量力而為」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