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鄰舍時代
2.0同事時代
3.0大眾時代

近期有不同機構、組織等免費派發防疫物品。 (資料圖片)
前幾天,好友興高采烈地打電話給我說:「哇!今日喺街竟然有『三唔識七』嘅人派口罩俾我,話係免費送俾長者。我好感動,居然有人關懷我哋啲弱勢社群。」
從朋友語氣可察覺到他真的很開心,可能久已沒有體會被人關心的滋味,真是替他高興。我們由近期疫情的發展,不單看到人性的陰暗面,也同時逐漸發現人性的光輝面,這不失為一場群眾覺醒運動。
話說幾十年前,企管1.0時代——鄰舍時代,即是鄰舍之間守望相助。當時社會環境,極之適合鄰舍間發揮互助精神。屋邨裡同一層樓有很多住戶,彼此互相認識,孩子一起玩耍,大人閒時搓番幾圈麻雀仔;走在路上,互相稱呼,因而可以代為照顧孩子、借米借油借鹽等,這些互助行為非常普遍。鄰舍有難,甚至可以借錢來度過難關。所謂「遠親不如近鄰」,昔日的鄰舍互助精神,確實美妙。
到了八十年代後,進入企管2.0時代——同事時代。大部分市民居住環境得到改善,搬離成長的屋邨,鄰舍關係反而變得冷漠,同一層樓幾個住戶,長年見面不相識,沒法叫出對方名字。家中沒有糖鹽,寧走去商舖購買,也不會問鄰居借用,更遑論借錢。鄰舍精神變得淡薄,代之而起是同事精神。我們會與同事一起去旅遊、玩樂、交流,彼此間感情愈發深厚;遇到困難,都只會找同事幫忙,公司儼然成為取代鄰舍的大資源、大平台,確實又發揮了幾十年的作用。
誰不知今年疫情爆發,就進入企管3.0時代——大眾時代。疫情剛開始時,大家驚惶失措、人心惶惶。在這慌張時候,竟然還要到處撲口罩、消毒用品,甚至廁紙、食米等,情況就如世界末日來臨般,人人各自為自己打算。
幸好經過一段適應期,有人開始良心發現,便組織一些行動,免費派發口罩、白米、廁紙等必需品予弱勢社群、長者,以及沒有能力去搶購物品的人士。這股助人風氣,尤以最近兩星期為甚,可能大家儲備了足夠物資,開始懂得關心別人。於是網上也好、街邊也好,都有人免費派發防疫物品,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士。
我們見到大家由最初未適應,到現在開始明白自身免疫力和個人衛生至為最重,亦體會到物資不需要太多,應將注意力投放在整體社會福祉上。我們亦由只懂保護自己,演化到懂得關心及照顧身邊的人,這疫情確實令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生命教育。
由此可見,香港人的公民意識其實相當成熟,只是平時欠缺練習和施展機會,一直埋於心底。等到危難之秋,清醒過來之後,大家由最初的自私自利、狂抓水泡的本能反應,最後克服本能,回到發揮友愛團結、關懷弱小的人類公益精神。
從正面來看,今次疫情是我們溫習功課的契機,重新發揮了睦鄰精神,成為了大眾的覺醒運動。在良心驅使之下,人人逐漸發揮連自己都不曾想像的大愛行為,與其等待政府施加援手,不如集體回歸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共榮共辱狀態。善哉!
Paul sir話齋:大難臨頭本能求生,搶購口罩我奪你爭,覺醒之際發現良心,團結度厄長久穩陣。
作者為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首席顧問,曾任餐飲集團行政總裁及現為顧問,中年失明後活出一條新路,著有多本企業管理書籍。Facebook專頁:企管3.0時代-Paul Sir 逢周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