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04-09 04:30:11
日報

關稅戰與孤立主義的大機率結局

分享:
關稅戰與孤立主義的大機率結局

關稅戰與孤立主義的大機率結局

特朗普關稅政策很大程度被視為「孤立主義」典型,核心邏輯在通過限制國際貿易參與、提高貿易壁壘,重塑美國產業優勢並減少對外依賴,通過控制國際事務參與程度來增強安全感和降低外部風險。特朗普對中國、墨西哥、加拿大等國加徵高額關稅,中國商品累計稅率更高達54%至79%,並以「對等關稅」為名,無視WTO規則,直接挑戰多邊貿易體系。

美國曾長期推保護主義,如十九世紀《丁利關稅法案》(平均稅率57%)。特朗普試圖重現第25任美國總統麥金萊時代的「美國優先」繁榮,但可能重蹈1930年代胡佛政府引發大蕭條的覆轍。  

美國對汽車、半導體等行業加稅,迫使企業調整供應鏈。中國企業為避稅遷往越南,但越南被加徵46%關稅後,轉口貿易路崩塌;墨西哥因未被加稅成替代選項,但供應鏈成本仍升,美國經濟亦將反噬。首先,核心通脹率可能推高至5%,消費者面臨物價上漲,家庭年支出或增1,700美元。美國建廠成本高,人工成本為墨西哥6倍,台積電等項目進展緩慢,製造業就業未顯著增長。  

孤立主義下的國際關係裂痕,從盟友關係惡化可見一斑,特朗普將關稅大棒揮向傳統盟友如歐盟、加拿大,威脅「收回巴拿馬運河」或將加拿大納第51州,引發歐洲警惕與反制。歐盟計劃對美國農產品加稅,加拿大警告報復。美國單邊政策促使中歐合作。例如,2025年為中歐建交50周年,雙方可能重啟《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共同應對挑戰。

adblk7

孤立主義令多邊貿易體系崩解,WTO規則被無視,全球貿易可能轉向區域化,增加制度成本。OECD預計全球經濟增長將因關稅戰放緩0.2至0.3個百分點。美國與盟友裂痕正加深,發展中國家被迫選邊站。巴西通過《經濟對等互惠法》授權報復,韓國、越南等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面臨嚴重衝擊。  

中國要應對短期陣痛與貿易戰長期升級,中企面臨訂單取消、成本飆升等壓力,更可能倒逼產業升級,從「供應鏈出海」轉向「品牌全球化」。全球將現權力再平衡,美國退出全球化領導角色,中國憑供應鏈韌性與規模加速與歐亞非經濟整合,被孤立的更大可能是美國。

特朗普關稅戰與孤立主義政策,既是對全球化進程逆轉,也是美國國內政治經濟矛盾的外化表現。其短期內加劇全球貿易衝突和經濟不確定,長期可能重塑國際秩序,迫使各國重新評估合作與競爭邊界。然而,這種「以鄰為壑」策略不僅難實現「美國再偉大」,反而削弱自身影響力,加速多極化世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