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國證監會主席開腔發「指引」,市場忽然提振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周二(22)亦提出適時適度降準。周五(25)早上消息傳出,市場人士卻不見雀躍,大概知悉銀碼不大,無謂讓資金整個周末被鎖啩。果然中國人民銀行隨後宣布,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但不包括已經執行5%存準率的金融機構,有分析指這是挽救內房組合拳之一,預計將釋放長期資金5,300億元人民幣。
國策連環拳,凌厲積極,究其原因,還是經濟不景,否則又為甚麼要放水呢?銀行是百業之母,主要作用就是為各行各業提供流動性;其盈利情況和經濟情況呈正相關。可以想像,在動態清零的主調下,內地很多地方出現封控、靜默管理,民生及經濟衝擊伸延,銀行絕不會好過,尤其容易重傷的是規模一般、譬如早已出事的村鎮銀行。而近日疫情升溫,民怨亦持續升溫。中央持續推出多項利好政策,並非無因,只不過杯水車薪,製造板塊輪動,令某些股分乘機炒作時,整體格局依然維持觀望。儘管利淡主導,今次受惠內銀,當天升勢確是不俗,最風騷是規模較小的,如青島銀行(3866)、哈爾濱銀行(6138)、浙商銀行(2016)、中原銀行(1216)等,全部急升10%至38%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