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了2篇關於飲食的文章,真正的原因,是我們這一夥愛吃的朋友,均在痛心疾首於當權者,對於這些年來飲食世界的發展與進步,一無所知。而社會上亦繼續存在著大量「老海鮮」與「老海鮮支持者」,阻住地球轉、阻住香港飲食業的發展。
就從我的朋友開始說起吧。
自從「一樂燒鵝」在中環開店,我已是它的常客,一直吃到它列入了米芝蓮,親眼看到老闆夫婦的兩個兒子從小學生在店裡溫習、做功課,到唸大學,畢業後,到了銀行享受前程美好的工作。
可是,幾年前,老闆的兩個兒子卻不當銀行了,而改去跟隨父親學習燒鵝!為甚麼呢?兩位年輕人明明學識優秀,在銀行前途無限呀!
原因很簡單,現時作為一位米芝蓮名廚,不但在收入上,甚至在社會地位上,也遠遠高於銀行高層。老闆兒子當然識揀啦。
我認識多少超級富豪,紆尊降貴,只為一啖美食,對於世界級名廚的尊重程度與崇高地位,比起國際巨星,不遑多讓。要準時到場,不准遲到,已是慣例,有的還不准拍照,以免影響到廚師的心情。
現在富豪圈子裡最有面子的,不是甚麼高爾夫球會籍,這些只要付錢,就可以享有,反而是世界那幾百間,尤其是日本的頂級食肆。收費也不太貴,人均消費幾千元而已,中產階級也吃得起一月一次,可是一位難求,必須是有面子的熟客,才接受訂位,而且有的還要等候數年。
現在香港有的二流食肆也學了乖,大搞這些「飢餓行銷」,可是「體質」不佳,食客也不是笨蛋,只有最頂級的幾間,才可以把這行銷方式玩得出神入化。
有本事訂到位的面子,在圈中以外的人,是不能想像的。我只要說在某幾間餐廳訂到位子,大把人願意即買機票,飛來一吃。
或許可以說,要搞好香港的國際形象,搞飲食比搞景點更加有效!要知道,現時世界有多少人是手拿一本《米芝蓮指南》來旅遊的?
問題在於,現時香港的權勢人物,如商務及經濟局、食物衛生局,或者是立法會飲食界議員,甚至是自己也有搞飲食的,有哪個是留意到這「世界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