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地長跑界掀起了一場很有趣的討論,究竟「10公里馬拉松」是不是馬拉松?事緣在上個星期日,機場管理局和香港田徑總會合辦了《機場.渣馬︰三跑道系統十公里國際賽》,參賽者可以在新落成的第三跑道上作賽。由於賽道獨特,吸引大批市民參加,包括一眾平時不怎麼跑步但趁熱鬧的人。相信是賽後太過興奮,不少跑友打卡後紛紛在社交平台上以「3公里馬拉松」、「10公里馬拉松」作標籤,令好些資深跑友不以為然。
的確,根據目前官方定義,馬拉松比賽的距離必須是42.195公里或26.2英里。嚴格來說,沒有10公里馬拉松之說,就算是由來已久的半馬拉松也不是正式的馬拉松。不過,個人認為毋須太過執著。從推廣長跑運動的角度去看,將馬拉松一字作為長跑運動的代名詞,其實又未嘗不可。就好像近年興起的「小鐵人」賽,就是為青少年而設的三項鐵人簡化版。又例如麥當勞兒童愛心馬拉松,目的只是讓參與者跑個短距離來籌款。
有趣的是,在會計當中也有類似情況,「遞延收入」就是一例。記得初學會計時遇到此名詞極為困擾,明明是收入應計入損益表,多了遞延二字卻變成負債,性質完全不一樣。所謂遞延收入,其實就是企業已經收到客戶支付的款項,但由於相關商品或服務還未提供,因此不能立即確認為收入,需要暫時列為負債以反映其義務。等到企業向客戶履行承諾後,才能將款項從負債轉移到收入帳目中確認。
遞延收入與客戶預付或訂金不同。雖然預付或訂金也是客戶提前支付的款項,並且在交易完成後才轉為收入,但主要用途是確保未來交易意向,以保障買賣雙方利益。若交易最終未能完成,款項需要按協議退還或沒收,適用於各行各業。遞延收入則是較具體地反映收入確認被推遲到提供服務為止的情況,通常用於訂閱或服務導向行業,常見例子包括串流平台、雲服務和軟件服務的訂閱,以及網遊儲值等等。
值得一提,由於款項已經收妥,問題在於何時確認為收入,因此遞延收入就像一個風向標,能預示企業未來的收入前景。
就好像騰訊控股(700)截至今年9月底的遞延收入有1,130.56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底升26%。當中九成半屬於流動負債,反映在未來12個月將有過千億元款項確認為收入。騰訊的遞延收入主要是合同負債,例如虛擬道具、未攤銷的預付代幣或充值卡等。期內增加那麼多,其中一個原因是國際市場遊戲的留存率提高,騰訊因而相應延長了收入遞延周期,以致其收入增速顯著落後於總流水增速。這也解釋為何內地遊戲收入於今年第三季升幅有14%,但國際遊戲收入只升9%。無論如何,從遞延收入的升幅來看,騰訊增值業務收入穩健,至少在未來一年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