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韓濟州發生的空難,初步指涉及鳥群撞擊,但真正原因尚待調查。碰巧同日荷蘭皇家航空客機發生故障急降挪威,涉及的型號是737-800,與濟州空難同款,因此不少人質疑是飛機出問題,更有人歸咎是波音公司管治問題。其實近年波音壞消息不斷,股價因而自2023年12月下滑,以期內高低位計跌幅差不多有五成。近兩季業績不符合市場預期也是股價下跌原因,特別是去年第三季度,股東應佔虧損進一步擴大至61.7億(美元,下同),是自2020年疫情以來最大單季虧損。股價好不容易捱過低谷於近月開始回升,豈料這星期又發生航空事故,雖然未有證據是飛機設計或製造問題,但市場似乎已經擔心令股價近日受壓。
根據報道,在過去20年涉及737-800的事故累計已有26宗,罹難人數累計超過700人,難免令人對其安全產生疑竇。不過,由於此型號廣泛在民航使用,據報佔全球服役客機的15%,容易給人總是出事的印象。
至於對波音公司管治的質疑,其實好些都是以訛傳訛。看過一個頗為離譜的說法,有人指波音的CEO是印度人,為了關照祖家和節省公司成本,因此將零件的供應鏈遷移至印度,並與當地供應商簽下長年合約。可是,印度以偷工減料知名,所以導致飛機質量出問題云云。
先不說印度產出是否有質量問題,單是說波音CEO是印度人已經令人啼笑皆非。不論是現任Kelly Ortberg(任期自去年8月至今),還是前兩任的Dave Calhoun(任期由2020年1月至今年8月)和Dennis Muilenburg(任期由2015年至2019年),根據維基資料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說波音由印度人掌管何從說起?況且從照片所見,3位都是白人而不是印裔。
雖則如此,但波音尋求降低生產成本的政策是事實。無他,公司自2019年開始年年虧蝕,2020年因疫情關係,股東應佔虧損更達118.73億元。雖然其後兩年分別收窄至42.02億元和49.35億元,2023年更將虧損減至22.22億元,但好景不常,去年首三季累計虧損已經達到79.52億元。除非去年第四季出現奇蹟,否則年度虧損勢必創下疫情後新高。
話說回來,去年第三季業績差勁其實是自找的。去年年初,阿拉斯加航空的737 Max 9客機在飛行途中發生艙門脫落事件,導致該型號過百部在役客機須要停飛進行緊急檢查,同時正在生產的同款客機,在交付前也需要進行相同的檢查。延遲交付令收入下跌,緊急檢查令生產成本上升,雙重夾擊下第三季業績遭到重挫。
不單如此,去年9月波音發生工潮,嚴重影響生產進度。雖然罷工在7星期後平息,但波音需要在未來4年加薪38%,並且給予每名員工1.2萬元的簽約獎金,還要恢復年度績效獎金,以及增加退休金的僱主供款等,意味公司營運成本將進一步提升。
身為全球最大的飛機製造商之一,在航天、國防和太空探索有著顯著成就,因此曾經是投資人的首選。可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後一蹶不振,加上客機事故頻生,以「屋漏偏逢連夜雨」來形容其困境適合不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