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自學院
2025-04-08 04:30:06
日報

關稅影響深遠 各國反應不一 審慎應對

分享:
馬克龍呼籲企業減少對美投資

馬克龍(中)呼籲企業減少對美投資。(路透社)

美國總統特朗普本月2日宣布實施兩級關稅制度,分別:全球統一關稅(Global Tariff)稅率10%。對象是除加拿大與墨西哥外的所有國家進口商品,生效日期為本月5日。另外特定國家報復性關稅(Reciprocal Tariff),內容對約60個存在「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國家徵收更高關稅,自本月9日生效,部分國家稅率,如中國34%,越南46%,印度26%等。

關稅亦有豁免清單,類別商品暫時豁免關稅,包括能源產品,原油、天然氣等。不過同時取消低價商品免稅優惠,對象來自中國與香港的低價電商商品,800美元以下的商品將不再免稅,新規則自下月2日起,將課徵30%關稅或每件商品25美元(取高者)。

特朗普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將總關稅提升至54%。中國政府也於周未採取一系列反制措施,主要包括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自本月10日起,對所有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34%的關稅。同時,中國限制稀土出口,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這些材料對高科技產業至關重要。另外,內地亦制裁美國企業,將16家美國實體列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對其出口兩用物項。另將11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對其在華業務施加限制。內地又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指控美國的關稅措施違反WTO規則。

adblk7

積極反應及反擊美國的國家,包括歐盟將推動「兩階段」措施,應對美國已實施關稅應對最新提議的稅項,預計會與G7(七大工業國)配合行動。法國總統馬克龍呼籲企業減少對美投資;探討「對等關稅」或其他報復手段。加拿大對不符合美加墨協議(USMCA)的美國商品加徵25%關稅;但不包括某些特定商品,以避免影響加拿大自身經濟。

英國則警告,若美國違反貿易協議,會對美實施報復性關稅;英國商業大臣正在審查美國417項商品清單,可能包括農產品、電車等。

巴西參議院亦通過法案,將針對美國等國設定反制性財政措施。對美企業或商品可能加稅。

相對忍讓國家,包括澳洲表示不會報復,總理阿爾巴尼斯不希望引發「還稅報復戰」。台灣行政院政委將提出清單與美國協商,希望降低對台關稅,爭取高科技產業、台美物料合作的關稅優惠。日本政府尚未決定是否反制美國,首相石破茂指會視台美發展再做評估。越南商務部要求美方取消徵稅,3個月內尋求雙邊協商。菲律賓總統馬可斯稱正積極與美國談判及保持協商,避免因鋼鋁關稅而加徵懲罰性關稅。

adblk8

這次關稅戰矛頭直指亞洲區,背後不只是經濟考量,也涉及政治、戰略、產業安全與意識形態對抗。可能經濟結構與貿易失衡,原因包括亞洲是世界製造工廠,貿易逆差來源集中於亞洲。而政治與戰略考量中,主要針對中國的科技與地緣競爭,亞洲供應鏈牽涉也「中國+1」戰略,美國希望推動供應鏈「去中國化」,加關稅可迫使企業將生產移到東南亞、印度或本土。但這些地區如越南、印度也變成出口美國的新重點 ,所以同樣被列入關稅考量。

亞洲產品威脅美國本土產業,亞洲有高額補貼與政府干預,同時許多亞洲國家經濟體高度依賴美國出口市場,美方知道加稅會產生較強影響力,藉此爭取更多貿易讓步或產業開放。  

adblk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