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互聯網研究所的一項研究發現,無證據顯示青少年的攻擊性行為,和玩暴力電子遊戲所花費的時間有任何關係。(互聯網圖片)](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50392569_7p.jpg?itok=6TYviDuO×tamp=1739377043)
牛津互聯網研究所的一項研究發現,無證據顯示青少年的攻擊性行為,和玩暴力電子遊戲所花費的時間有任何關係。(互聯網圖片)
「經常玩暴力電子遊戲會令青少年產生暴力傾向。」這個不只是很多家長,就連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2月在一次白宮會面中都認同的話題,最近就給英國牛津大學牛津互聯網研究所的研究否定,指出無證據顯示青少年的攻擊性行為,和玩暴力電子遊戲所花費的時間有任何關係。
![青少年仍會在打機途中產生憤怒情緒,以及有互相競爭的情況出現。(互聯網圖片)](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50387712_h1_pIuVKqAeUrZBBHm.jpg?itok=oZOWASna×tamp=1739377043)
青少年仍會在打機途中產生憤怒情緒,以及有互相競爭的情況出現。(互聯網圖片)
![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2月在一次白宮會面中,也主動提到「玩暴力遊戲會令青少年有暴力傾向」的問題。(互聯網圖片)](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50387715_oM.jpg?itok=QSWWCdRR×tamp=1739377043)
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2月在一次白宮會面中,也主動提到「玩暴力遊戲會令青少年有暴力傾向」的問題。(互聯網圖片)
打破家長和政客的迷思
牛津互聯網研究所研究主任Andrew Przybylski教授表示,坊間普遍認為玩暴力電子遊戲,能間接推動人在現實世界的侵略行為。因此家長和政策制定者往往都對此話題感到興趣。有別於以往較偏頗的統計,今次研究結合了主觀和客觀數據來衡量和分析青少年在遊戲和現實中之間的暴力關係。研究人員訪問了1,004位英國14至15歲青少年,以及1,004位監護人,以問卷分別向青少年和監護人查詢暴力遊戲的觀感,尤其是在立即玩完該遊戲後的直覺感受。而視頻遊戲界定為「暴力」與否,則以歐洲遊戲信息(PEGI:EU)和娛樂軟件評級委員會(ESRB:US)的評級標準進行分類。
研究為期一個月,最後研究人員綜合調查數據並以複迴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總結出無論是青少年還是他們的監護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些暴力遊戲是會引致暴力傾向有所上升,證明兩者沒有絕對的關連性。研究又指大約三分之二的男生和一半女生都會玩這類電子遊戲,他們仍會因遊戲中某些機制和情境的出現而產生憤怒情緒,並且青少年之間有互相競爭的情況出現,但研究人員歸納為競爭性遊戲中出現的正常行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