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1-10-07 07:30:00

【炎陣以待】接種疫苗防感染 炎症性腸病抗疫二部曲

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部份炎症性腸病(IBD)患者或擔心外出受到感染而不敢外出覆診,染疫壓力更使病情變得嚴重。幸而,現時疫情緩和,且疫苗已面世,有醫生提醒患者勿再因疫情而拒絕覆診或自行停藥,並建議在病情穩定時,及早接種新冠疫苗,即使不幸被感染也能減低嚴重併發症風險。

廿多歲的阿敏(化名)四年前確診炎症性腸病,惟病情相對輕微,平日只需服用低劑量的5-氨基水楊酸(5-ASA)控制病情。然而,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前年爆發,她就擔心乘搭交通工具時受到感染,變得內向及不肯外出,甚至緊張得辭掉工作而終日躲在家中,也因此未有如期覆診及用藥。停藥後,她的病情逐漸變差,大便更帶血及黏液,最終情非得已下才再次求診,更須用上較重的藥物才能控制病情。

adblk6

疫情壓力 致病情惡化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吳嘉恩醫生指出,炎症性腸病的控制與情緒及壓力有莫大關係,特別是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因疫情嚴重令致出現緊張及焦慮的情緒,加上不敢外出覆診,而自行停藥令到病情惡化:「IBD患者必須定期覆診監察病情,否則長遠增加併發症及患上大腸癌的風險。病人若然自行減藥或停藥,往後要再次穩定及控制病徵就變得難上加難。」 

覆診時間又該如何釐定呢?吳醫生認為,病情穩定(病徵輕微、大便狀態正常)患者可平均三至四個月覆診一次,嚴重者(經常肚瀉、大便有血及黏液)就要每兩星期覆診一次,前者服用一線抗炎藥物「5-ASA」已能達到控制病情之效,惟後者或要用到免疫系統抑制劑或生物製劑,直至病情好轉後再調整治療方案,例如轉藥或降低藥物劑量,以助持續穩定病情。

盡早接種 減重症風險

新冠肺炎疫苗「開打」已有一段時間,究竟IBD患者是否適合接種呢?吳醫生指出,IBD患者是適合注射相關疫苗,接種時間應因著病情發展而定:「醫學界建議病情控制得宜時接受注射,亦毋須因此停藥或減藥;但若然病情反覆,需要轉藥或加重劑量,則不建議這刻注射,否則當出現發燒等副作用時,臨床徵狀混亂,跟進時就會變得困難。」

不少服用免疫系統抑制劑的IBD患者或擔心,接種後未必產生到足夠抗體,未達保護之效。吳醫生則認為,由於患者本身免疫能力相對較差,一旦感染新冠肺炎,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更大,故此建議盡早接種:「先做好保護自己的功夫,作息定時,保持健康的心理質素,就能抗壓抗疫。」他又提到,疫情期間,經常肚瀉的患者盡量避免使用公共廁所,若然必須如廁,建議沖廁時閂上廁所板,藉此減低霧化氣體的產生及感染病毒的風險。

adblk7

吳嘉恩提醒患者,炎症性腸病的應對有不同方法,各有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接受治療及注射新冠疫苗前,應多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徵及承擔能力等,選擇最合適的方案。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吳嘉恩醫生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吳嘉恩醫生

🎁 amJetso送新西蘭天然礦泉水Oravida盒裝10L ,立即開APP玩👇 👇

amJetso送新西蘭天然礦泉水Oravida盒裝10L ,立即開APP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