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姆病」令加拿大搖滾天后Avril Lavigne要暫別樂壇5年來努力治病。這種因被芝麻般細小的蜱蟲叮咬後所傳染的疾病,雖然在香港非常罕見,但是在美加等地卻折磨不少患者。美國維珍尼亞理工的科學家,最近就發現了導致萊姆關節炎的細胞成分,有助為患者制訂治療方案。
腫成「豬蹄」的萊姆關節炎
所謂「萊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種被蜱蟲叮咬後,將疾病的病原體「伯氏疏螺旋體」傳播至人體的細菌性傳染病。被叮咬的患處會先出現不痛不癢的遊走性紅斑,如治療不當更會引起「萊姆關節炎」Lyme Arthritis,肢體除了發麻及極度疼痛外,關節更會腫脹成「豬蹄」,病情可以反覆復發,纏繞數年,嚴重情況更有機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根據疾控中心估算,美國每年約有30萬人感染萊姆病,單是維珍尼亞州,過去15年確診病例竟上升超過6,000%,情況令人憂慮。
肽聚醣是引致「萊姆關節炎」的主因
維珍尼亞理工的農業與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化學助理教授Brandon Jutras花了4年研究萊姆關節炎,發現當導致疾病的「伯氏疏螺旋體」在人體內繁殖時,會釋放出一種叫「肽聚醣」的細胞成分,引發獨特的炎症反應。研究認為肽聚醣是晚期萊姆病患者引致「萊姆關節炎」的主要原因。肽聚醣是細菌細胞壁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導致萊姆病的細菌中所發現的,卻有獨特的化學結構。當細菌繁殖時,它們將肽聚醣脫落到細胞外,並流落至關節的滑液之中,從而引起發炎。
以往有患者確診萊姆病後,醫生處方專用的抗生素治療卻沒有效用。然而從他們的關節滑液中找到肽聚醣,Brandon Jutras認為這解釋了一些沒有明顯病徵的萊姆症患者,為何仍會引致萊姆關節炎。他的團隊下一步將研究破壞肽聚醣的方法,或設法預防發炎反應,從而加速患者康復。
(來源:Virginia Tech)
網址:https://vtnews.vt.edu/articles/2019/06/FLSI-CALS-Lyme-arthriti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