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8-11-28 06:00:00

3D檢查準確診斷骨質疏鬆

分享:

隨着香港人口老化,未來將有愈來愈多人患有骨骼肌肉相關的疾病,其中容易導致骨骼脆弱及易於骨折的骨質疏鬆更是不容忽視。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進行了一系列研究,並訂立亞洲首個「三維骨質量標準值」,望有助更準確診斷骨質疏鬆及評估骨折風險,及早為患者提供適切治療。


(左起)容樹恒、張妙清(前)、中大賽馬會骨質疏鬆預防及治療中心總監郭志銳教授、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鄭振耀教授、秦嶺教授及張穎愷認為需及早預防骨質疏鬆,減少骨折。

(左起)容樹恒、張妙清(前)、中大賽馬會骨質疏鬆預防及治療中心總監郭志銳教授、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鄭振耀教授、秦嶺教授及張穎愷認為需及早預防骨質疏鬆,減少骨折。

根據統計資料,香港每年有15,000宗因骨質疏鬆而引致的骨折個案,最普遍骨折位置是髖關節的股骨頸,而患者在骨折後一年內的死亡率達到17%,比較沒有骨折同齡人士的1.6%,死亡風險超過10倍。

數據全面
中大醫學院早前引入「高解像度肢體骨定量電腦掃描(HR-pQCT)」儀器,能夠提供清晰的3D骨質掃描。現時世衛認可的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儀(DXA),只能夠提供類似X光片的2D圖片,並計算出單一骨質密度數值T-Score;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系主任容樹恒教授表示,「HR-pQCT儀器可在2分鐘的掃描時間,量度到皮質骨的厚度及結構,以及鬆質骨的密度,進而能夠計算骨強度,比DXA更加仔細和準確。」

訂立三維骨質量標準值
利用HR-pQCT儀器,中大醫學院於2015年至2017年招募了1,072名20歲至79歲健康人士,進行遠端橈骨(近手腕位置)及脛骨(小腿)的骨質檢查及鈣吸收問卷調查,以建立亞洲首個華人男性及女性的3D骨質量數據庫,並訂定皮質骨容積骨密度、鬆質骨容積骨密度及皮質骨孔隙的標準值。容樹恒續指,「希望研究結果可助醫護人員臨床判斷檢查人士的骨質問題是否嚴重,預測骨折的風險。」惟暫時香港只有一部HR-pQCT儀器,並主要作研究用途,只可有限度用於病人檢查(需醫生轉介)。

adblk6

HR-pQCT儀器可快速準確檢測骨質密度。

HR-pQCT儀器可快速準確檢測骨質密度。

加強肌力預防骨折
骨質疏鬆患者要預防骨折,最有效的方法是做負重運動。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副教授張穎愷解釋,「如果身體肌肉力量不足,平衡力亦會下降,更容易跌倒,因此最重要是強化肌肉。」世衛亦建議可多做太極運動,早前有研究證實太極運動有效減少骨質流失、強化股四頭肌力、改善平衡力和柔軟度。

25歲後骨質開始流失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張妙清教授平日有留意自己健康,身體檢查時透過DXA發現自己骨質密度稍低,但數字顯示未到骨質疏鬆的程度。及後於一次絆倒後股骨頸骨折,需要做手術治療,現已康復並加強鍛煉肌肉,以防再次骨折。張妙清表示,「經過HR-pQCT儀器檢查後才知道自己的骨質疏鬆程度頗嚴重。人的骨質峰值在25歲,因此年紀輕的人士應健康飲食、多做運動、多曬太陽製造維他命D;25歲後亦要注意均衡飲食,雖多菜少肉也不要太偏重不吃肉而減少蛋白質的吸收。留意鈣和鎂的吸收,都對骨骼健康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