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1-06-08 04:30:00
日報

AI輔助確保矯齒成效

分享:

矯齒需時不短,臨床上不少人會延遲甚至缺席覆診,在疫情期間市民到診所的次數更加少。若期間忽視了口腔中各種問題,輕則矯齒進度落後,令治療時間加長;重則或出現牙周病、牙齦萎縮問題。隨科技進步,牙醫可利用AI科技緊密追蹤患者情況,確保矯齒成效。

牙科醫生利子傑表示,研究推算本港約有一成至近半的12歲兒童需要矯齒,另一研究亦指近八成18至27歲的受訪者,有中等至大的矯齒需要。「可是即使開始了矯齒的療程,隨著時間推進,患者的依從性會逐漸下降,尤其是佩戴可拆式牙箍或固定器的人士。」

黃小姐(左)及利子傑(右)。

黃小姐(左)及利子傑(右)。

常見矯齒問題
在患者等候覆診期間,不時會遇到隱形牙箍不貼合、金屬牙箍和橡筋配件斷裂受損等問題。利子傑指前者通常是偏離進步的先兆,原因可能是佩戴隱形牙箍的時間不足,又或牙齒移動情況未符預期;後者則容易割傷口腔,甚至降低矯齒成效,宜及早處理,「口腔衛生欠佳亦很常見,如牙菌膜、牙石積聚於矯正器四周,容易導致牙齦炎,甚至牙周病;如有牙肉萎縮,除影響外觀和使牙齒敏感,牙根亦較易蛀牙,可能要做牙肉覆蓋手術作修補。為處理這些問題,矯齒所需時間亦會延長0.6至1.4個月不等。」


遙距監察效果
利子傑認為患者可自行拍照,通過手機通訊程式與醫生溝通;又或者使用人工智能應用程式,讓醫生可隨時查看患者進度,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問題,「AI牙齒監控系統可以記錄和分析牙齒的水平和排列情況、上頜骨擴張器的使用情況、監察矯齒橡筋是否有效協調牙齒,也可檢視矯齒配件有否受損、口腔衛生等,亦方便醫生預先設定醫療指示,系統偵測到患者情況合適,又或發現問題,便會自動傳送指引給患者。當然面診仍然不可或缺,以便醫生作出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決定。」

adblk6
患者如忽略口腔衛生,使牙菌膜及牙石積聚,或發展成牙周病。

患者如忽略口腔衛生,使牙菌膜及牙石積聚,或發展成牙周病。

加強醫患互動
對患者而言,增加醫患的互動有助改善口腔健康,不過,調查發現只有7%受訪患者知道有手機應用程式可協助矯齒過程,同時有87%受訪者希望使用這類手機App。而本港也有牙科診所作出調查,結果指出「減少不必要的覆診(77.4%)」是受訪患者認為AI牙齒監控系統最能幫助自己配合療程的功能,其次是「可看到療程前後的照片(51.6%)」和「隨時了解自己的進度(45.2%)」。利子傑補充,「對醫護來說,AI輔助可確保矯齒進度,減少拖延病症,節省時間成本。」


每周緊貼進度
21歲的黃小姐為牙科學生,希望矯齒改善「哨牙」問題。療程由去年3月開始,當時大約每隔7日要自行更換使用下一階段的隱形牙箍,每1至2個月覆診一次。醫生同時建議她採用AI應用程式,並每周拍攝及錄影牙齒狀況一次。黃小姐憶述,「醫生每次審視後都會作出建議,例如繼續佩戴現有牙箍或更換下階段牙箍,而毋須每周覆診;亦試過因為箍牙進度落後,須提早面診製作新牙箍,確保矯齒效果。」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