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脹氣為一種常見的都市病,在中醫學中屬於胃痞範疇,常見於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消化不良等疾病。註冊中醫師湯藹晴指,胃脹氣好發於習慣久坐不動、食無定時、暴飲暴食、性格急躁或壓力過大的人,患者應按證型選擇合適的茶飲或食療,如情況嚴重就應及早求醫並作詳細檢查。
胃脹氣的表現包括胸脘痞塞,滿悶不舒,多伴隨噯氣、食慾不振等。中醫認為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一升一降使體內氣機運行順暢,若脾胃功能失調,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就會令中焦氣機壅塞而產生脹氣。
分4個證型
胃脹氣主要病因病機可分為飲食積滯、肝氣犯胃、胃陰不足和脾胃虛弱4個證型。
【飲食積滯型】主要表現為胃脹反胃、噯酸口臭、脘腹脹痛、大便酸臭,治療原則以消食和胃為主,湯藹晴推薦以陳皮、麥芽及山楂煲成茶飲,有理氣消脹,幫助消化,及消除腸胃不適的功用。
材料:陳皮10克、麥芽12克及山楂10克。
做法:將材料加水煲30分鐘即可。
【肝氣犯胃型】主要表現為胃脹噯氣、胸脅滿悶、心煩易怒及喜嘆息,治療原則以疏肝解鬱及理氣消滯為主,飲用佛手玫瑰花茶能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材料:佛手10克、玫瑰花6克、麥芽12克。
做法:將材料加入熱水焗10分鐘。
【胃陰不足型】主要表現為胃脹納差、胃脘嘈雜、口乾舌燥及大便乾結,治療原則以滋陰和胃為主,可飲用麥冬、玉竹及北沙參煲成的茶飲。
材料:麥冬10克、玉竹10克、北沙參12克。
做法:將材料加入熱水焗15分鐘。
【脾胃虛弱型】主要表現為胃脹納差、神疲乏力、氣短懶言及大便軟爛,治療原則以健脾益氣及滲濕和胃為主,茶飲方面,可飲用黨參、茯苓、白朮、陳皮及炒六神曲。
材料:黨參10克、茯苓12克、白朮10克、陳皮10克、炒六神曲12克。
做法:將材料加入熱水焗15分鐘。
3個保健穴位
想減少胃脹氣的問題,湯藹晴推薦幾個保健穴位,第一個為中脘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臍上4吋,有和胃、寬中及消食的功效;第二個為天樞穴,位於腹中部,臍中旁開2吋,有疏調大腸,健脾化濕及理氣消滯的功效;最後一個為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吋,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有寧心安神,和胃寬中及降逆止嘔的功效。
平日做好養生調護
容易胃脹氣的人士平日應做好養生調護,湯藹晴建議減少進食易脹氣食物,例如乳製品、豆製品、十字花科蔬菜、高澱粉蔬菜、麩質食品、高油脂食品、辛辣刺激食品、冰品及碳酸飲料。其次要改善飲食習慣,專心進餐、細嚼慢嚥,避免同時處理工作或說話;三餐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晚飯與睡前宜相隔3小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