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2-25 04:30:24
日報

乙肝帶病毒率超標 全民篩查免致肝硬化

分享:
乙型肝炎

乙肝帶病毒率超標 全民篩查免致肝硬化

乙型肝炎(乙肝)屬於損害性的肝臟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或慢性疾病,相當普遍。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22年全球有超過2.5億人患有慢性乙肝感染,每年有120萬宗新症。同年,乙肝導致大約110萬人死亡,主要是由於肝硬化和肝癌。

從醫學理論層面看,任何疾病的帶菌率/帶病毒率超過2%,便應該作全民篩查。本港乙肝的帶病毒率達到5%至6%,遠遠超過了2%的門檻,所以理應要在香港推行乙肝全民篩查。畢竟,早發現和早治療可以有效減低乙肝患者以後演變成肝癌的風險。

袁孟峰 黃龍輝(

袁孟峰(左)及黃龍輝(右)。

大減治療開支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袁孟峰指,「乙肝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但因為肝硬化和肝癌而死亡這後果卻非常嚴重。在肝臟疾病領域裡,早發現和早治療可以把因肝硬化和肝癌而引致的死亡減低三至六成。同時,因為乙肝會傳染,早治好對家人也有明顯好處,減低家中傳染。另外,早發現早治療所涉及的醫療費用和對醫療系統所造成的壓力,也遠遠小於日後必須醫治肝硬化和肝癌病人,所以值得做全民篩查。」

治理肝硬化和肝癌病人的費用確實不菲。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會長黃龍輝便是一名「過來人」,「我的個案花了近400萬港元才治好,而且能夠治好已經是萬幸了。後來我弟弟也染上乙肝,他的治理也花上了超過100萬港元,是個很大的數目。」

需後續配套

本港1988年或以後出生的嬰兒,已接受乙型肝炎疫苗的注射,所以袁孟峰認為,乙肝的全民篩查可以從1988年前出生、即37歲以上的人士做起,但他深信篩查必須要有後續安排配合,「光找到乙肝帶病毒者並不足夠,還要做定期監察,即每6至12個月定期檢查肝功能和癌症指數,以觀察肝臟的狀況。如果檢查後發現病情嚴重的話,亦要用藥治理。大部分人肝硬化的發展相當隱秘,甚至可能沒有任何自覺症狀,所以需要借助監察才能確定是否有肝纖維化的發生,然後決定如何進一步治療。」
 

adblk6
乙型肝炎

乙肝感染長遠可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望及早推行篩查

乙肝全民篩查會對現有醫療系統和財政造成壓力,但與日後必須治理肝硬化和肝癌病人的壓力相比,孰重孰輕是個值得研究的議題。政府即將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同時是香港肝臟疾病關注組之成員的袁孟峰和黃龍輝,促請政府盡早在香港推行乙肝全民篩查及為高危群組作肝癌監察,讓患者、家人和醫療體系都能享受到早發現早治療的好處。

新檢測方式減輪候時間

在肝癌監察技術方面,除了目前已有的甲胎蛋白生物標記檢測(AFP)和肝臟影像超聲波檢查外,還有國際廣泛應用、具成本效益、較易於社區執行的異常凝血酶原生物標記檢測(PIVKA-II)方式,可跟AFP組合,為確診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和其他肝癌高風險群組人士做檢測,大幅減輕原有檢測因超聲波檢查而涉及的輪候時間和服務壓力。

【限時激減】800 amFUN 2盒!1200 amFUN 4盒!

新谷酵素益腸活酵素限時激減